[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潘家華:推動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
2018-02-08 13:15:2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共贏 建設美麗中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打贏藍天保衛戰、綜合治理水污染、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必須要實現資源均衡配置,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城鄉一體,城鄉融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將產業集聚和城市規模擴張納入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綠色發展體系。 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實現促進綠色發展的治理。一是需要依法治理。這些年來,我國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標準不斷建設完善,有力保障和推進了生態文明建設。一些行政命令式“一刀切”的強制性手段,可能會立竿見影,但不能保障可持續和公平有效的綠色發展。只有做到公開、透明、法治,讓企業、社會有預期,守規則,發展才能永保綠色。二是需要科學治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際上是一些科學合理的比例關系。比如,草原載畜量,也是在一定自然氣候條件下牧草生物質產出與食草動物生長需求之間的平衡。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科學認知和技術經濟可行是前提。三是需要參與式治理。綠色發展,需要政府主導,需要企業作為綠色主體來實施,需要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指向。公眾的參與,不僅是對政府和企業的監督,更是綠色自覺的源泉。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綠色互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時代綠色治理格局。 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全球生態安全大格局的形成,需要世界各國的合作努力,綠色共贏。第一,中國是全球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踐行綠色發展,會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道路選擇上,可以避免或拋棄發達國家工業化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不可持續之路,參考和仿效中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第二,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可以輸出綠色,推進全球綠色發展轉型。“一帶一路”建設,不是昔日發達國家的污染轉移,不是簡單的輸出過剩產能,而是輸出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技術與實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共贏。第三,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綠色治理格局中需要而且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尊重和順應自然的和諧價值理念,不僅在既有的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等國際治理體系下推進綠色發展,也通過南南合作等渠道,引導全球生態文明轉型。 總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綠色發展之路,不是綠色表象,而是生產和消費領域的綠色革命、全面轉型。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推動綠色發展,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向著美麗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潘家華 系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
相關閱讀:
- [ 02-07]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解讀:全面振興鄉村怎么干
- [ 02-06]中農辦負責人回應中央一號文件熱點問題:持續推動要素供給向鄉村流動
- [ 02-06]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該如何走 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
- [ 02-05]中央一號文件確定農村土地改革四大任務
- [ 02-05]2018中央一號文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