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王瑩)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國家文物局派出檢查組赴重點地區對32處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以及古村鎮的消防安全管理狀況進行明查暗訪,發現一些單位仍然存在較為突出的事故隱患,有的隱患甚至長期存在,沒有得到有效整改。 據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陳培軍介紹,在明察暗訪中發現有的單位管理人員擅自脫崗,文物建筑開放區域長時間無人值守;一些單位未開放區域內堆放易燃物,清理不及時;個別單位消防控制室和微型消防站值班制度不嚴,甚至無人值守;一些單位依然存在售賣和燃燒超標準香燭,個別非宗教活動場所文物建筑內違規燃香;有的文物修繕施工現場存在抽煙、危險品隨意堆放、臨時消防措施不到位等問題。 除了管理上的漏洞外,國家文物局在暗訪中同時發現部分文保單位電氣火災隱患十分突出,整改工作不到位、不徹底。比較突出的表現在:一些文物單位電氣線路缺乏套管的保護措施,電線裸露,有的直接將電線和電器敷設在木質的梁柱上,弱電線路未采取保護措施,纏繞、彎折,特別是悶頂內的電氣線路雜亂無章;一些單位私拉亂接現象長期存在,甚至多次被不同檢查組指出,整改不全面、不徹底、不到位;一些單位射燈、吊燈缺乏防火措施;有的單位長期使用嚴重老化的插板插座,大功率發熱電器與易燃物缺乏防火隔離,甚至將易燃物、可燃物直接放在大功率發熱電器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未安裝火災報警系統和消防滅火系統;有的單位消防水壓力流量不達標,滅火器配置不足,致使火災事故發生后,不能及時有效處置,給文物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有些文物單位消防水帶老化漏水,甚至不能正常使用;有的滅火器配置不足、超過使用年限;個別文物建筑內的經營場所,防火探測器被封,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線、紅線和生命線。陳培軍指出,從明查暗訪的情況來看,文物消防安全的形勢依然嚴峻。據他介紹,2017年,全國發生文物火災事故共17起,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生火災事故6起,電氣引起的火災事故3起,用火管理不善引起的1起,正在核查調查的2起。 |
相關閱讀:
- [ 02-09]認養文物不能只“認”不“養”
- [ 01-26]別讓文物成為“熱鬧”
- [ 01-22]“大內總管”梁金生:“我們一家五代都是故宮人”
- [ 01-18]易烊千璽加盟《國家寶藏》解讀西周文物
- [ 01-17]“軟萌”的博物館更招人愛
- [ 01-13]西藏文物珍品亮相西子湖畔
- [ 01-12]國家文物局:探索民間收藏文物領域頂層設計
- [ 01-09]中國土遺址破保護難題 百余項重點文物工程享成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