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黨)與社會民主黨7日達成聯合組閣協議,這份近180頁的聯合執政綱領文件是德國主流政治“中右”和“中左”陣營互相妥協的成果,盡管仍需通過社民黨46萬黨員表決這一關,但基本勾勒了德國新一屆政府對內、對外政策走向。 德國的歐洲鄰居們和世界其他國家,會如何解讀這份協議所體現的“世界觀”? 【新、老歐洲各有喜憂】 資深德國問題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博士說,法國和歐盟對組閣協議的歐洲政策部分表示歡迎,但法國似乎有點“失意”,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雄心勃勃的重振歐洲藍圖,特別是歐元區改革計劃未得到充分體現。另一方面,德國的聯合執政綱領專門陳述德國和波蘭兩國和解對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性。“德國與波蘭、匈牙利兩個東歐國家的關系近年跌宕不安,是罩在歐盟上的陰影,要推動歐洲前進,必須安定東歐,也事關德國切身地緣利益。” 上外歐盟研究中心研究員忻華副教授認為,德法之間最終會有一定程度的妥協。“法國有創意,但缺乏執行力,需要實干派的德國來付諸實施。”英國進入“脫歐”軌道后,逐漸向美國靠攏,而德國與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裂痕并未彌合,德國與英國之間難以建立更深程度的互信與合作。而中東歐與德國之間的矛盾短期內難以化解,波蘭和匈牙利因為難民攤派、國內司法改革等事項與歐盟政策產生沖突,受到歐盟警告。另一方面,2011年以來,波、匈與中國在中國-中東歐“16 1”框架下的合作已步入軌道,德國對波、歐的“自行其是”產生不滿。 上外法語系王文新教授說,法國主流媒體報道較普遍的看法是:德國組閣協議實現權力重組,偏左的社民黨獲得更大實權,與偏右的聯盟黨搭檔,這樣一個“不左不右”的德國政府立場更貼合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政府,也有利于歐洲一體化,法德關系和歐洲局勢不會有實質性改變。不過,內閣部長人選會對具體政策實施產生實質性影響。最具爭議、也最可能讓法國和歐洲不安的是巴伐利亞執政黨基社盟主席霍斯特·澤霍費爾可能出任內政部長,為德國和歐洲的移民政策帶來不確定性。 領導基民盟的安格拉·默克爾在上一屆總理任期內最惹爭議的舉措是2015年決定敞開國門接收中東和北非國家難民、推動歐盟向成員國攤派難民“配額”。基社盟雖是基民盟的姊妹黨,澤霍費爾一直反對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堅持主張限制入德移民和難民人數,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和其他中東北非國家的穆斯林移民,認為他們難以融入德國社會。 【歐洲第一 重視中國】 上外中德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毛小紅說,組閣協議提出在美國政治重心調整、中國日益強大和俄羅斯政治一意孤行的背景下,德國將致力于提升歐盟的競爭力和投資吸引力,促進歐盟內部的公正與公平,“歐洲必須更加獨立自主,更具行動力,把命運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德國組閣協議公布后,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很欣慰地提到:“我從來沒看到哪一個國家的執政協議如此重視歐盟,‘歐洲’一詞在組閣協議中出現了312次。”與此相比,據毛小紅統計,協議中“德國”一詞也不過出現了222次。 不過,毛小紅解讀說,對外關系上,德國仍將仰仗美國,因此協議指出德國將繼續鞏固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將美國和加拿大視為“價值和利益共同體”。 組閣協議將亞洲視為一個有較大潛在沖突的區域。提到日本和韓國,協議指出德國將繼續維護和發展與日本及韓國之間“緊密且已證明可靠”的“共同價值的伙伴關系”。 談到中歐和中德關系,德國組閣協議中將“正在強大的中國”列為振興歐洲的三大外來/國別要素之一,指出由于中國地緣戰略影響力不斷增強,尤其“中國的經濟發展對德國經濟來說是一大機遇”,德國需更加重視如何構建中德關系;涉及中德、中歐互相開放市場問題,協議強調應以保障德國和歐洲共同戰略利益為準則,比如辨清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德、對歐的“機遇和風險”所在,給出統一的“歐洲答案”。 毛小紅說,德國認為,中國與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需要符合歐盟統一的相關規則,所以強調“歐洲答案”,會利用德國和歐盟的財政工具確保中國和歐盟國家市場“對等開放”。 忻華解讀道:“一方面,德國仍然希望從中國經濟的龐大體量和高速增長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對中國國力增強存有戒心,要求明確并保障歐洲的戰略利益。”(沈敏)(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2-09]德國福建同鄉聯合總會會長董安向大家拜年
- [ 02-09]德國華人華僑和平統一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賢志向大家拜年
- [ 02-08]德國兩大黨完成組閣談判 政府組建尚存變數
- [ 02-08]德國組閣談判協議達成 默克爾做出重大讓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