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的北風,讓島城的冬天寒得錐心刺骨。入夜,當許多市民洗過熱水澡,早早鉆進溫暖的被窩幸福入睡時,仍有一些人,在冬夜堅守崗位,用辛勤與執著溫暖著島城的各個角落。近日,記者奔赴我區大街小巷,尋找那些最可愛的“守夜人”。 鏡頭一:旅游巡邏守平安 2月1日下午5點,東極鎮廟子湖的天已黑得深沉,凜冽的海風肆無忌憚地在一望無垠的海面上飛掠,卷起層層浪花,打在游人臉上,刺骨得疼。 早早吃完晚飯的5名旅游警察整裝完畢,開始了當晚的巡查——對青石灘到觀日亭約2公里沿岸的巡查,看是否有旅客遇困或者逗留等。 當晚的領隊是東極邊防派出所教導員陳鋼鋼。雖然2月的東極已進入旅游淡季,但依舊有不少游客不遠千里來此游玩。“冬天天黑得快,而青石灘等景點路燈微稀、沒有護欄,被打濕的礁石路溜滑難行,所以巡查更加馬虎不得。”陳鋼鋼說,為了確保島上游客安全,本月他們啟動了冬季夜間巡查制度,每晚5點至9點。 今年是陳鋼鋼來東極工作的第二年。由于工作任務重,今年春節,他無法回家過年。“但只要島上群眾游客安全,我們的辛苦與付出也就值了。”陳鋼鋼說。 據悉,東極邊防派出所自成立旅游警察隊伍,已出動700余人次,化解矛盾糾紛60余起,排查整改安全隱患近30余次。 旅游警察們的付出,贏得了群眾的稱贊。“寒夜里,他們不懼低溫、排除隱患,用心守護游客安全的身影,為東極旅游增色不少,我們為他們打CALL!”當天,在東極旅游的普陀籍大一學生王彰元和同伴連連稱贊。 鏡頭二:市容整治護秩序 記者采訪區城市管理局東港大隊隊員蔡德成,是在2月2日晚上8點。這個點,不是蔡德成忙得還沒下班,而是剛上班沒多久——當晚他是大隊夜間中隊輪班班長。 “隨著城市工作、生活向夜間延伸,對城市的管理和服務也必須向夜間延伸。”蔡德成向記者解釋了城管設立夜間中隊的原因。 當晚,他和2名執法隊員來到海華路上,對亂停亂放的電動自行車、占道雜物進行整治。蔡德成說,城區“三亂”整治一直是城管的重點工作,為此,夜間中隊每晚都會在片區內巡查,近的步行、遠的駕車,并要持續到晚上11點。 室外寒氣逼人,不一會功夫,大家的手就被凍得發紅麻木。“不方便。”當記者詢問為何不帶手套時,蔡德成直言道。 當巡查至樂業街時,蔡德成接到群眾反映,稱附近有野狗擾民。蔡德成確定方位后,通過對講機呼叫局里的專業捕狗隊前來處理。 蔡德成告訴記者,夜間中隊的上班時間是從晚上5點到次日凌晨5點。由于工作時間的特殊性,照顧一歲兒子的擔子就落在了妻子肩上。“她沒有任何埋怨,一直支持著我的工作。真的很感謝她。”說起妻子幼子,蔡德成說他虧欠他們很多,但他并不后悔從事這份工作。“這是一份維護城市美麗,為市民營造幸福生活環境的工作。我很自豪。” 在這冬日寒夜里,如蔡德成一樣,全區有不少城管執法隊員,依然堅守在夜班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履行著職責,為城市生活更加美好辛勤工作著。 鏡頭三:揮汗掃街創凈土 2月5日晚8點,東港靈秀街東港中學門口,環衛工李秀英正在用心清掃著街面。果皮、紙屑、塑料瓶……隨著舞動著的掃帚,一一被推進畚箕;發現路面粘有口香糖,她放下掃帚,蹲下身子,用抹布、手指一點點扣起,然后用掃帚掃進畚箕。 李秀英今年60歲,老家在安徽阜陽,在普陀從事環衛工作已有20年。她上班時間從晚上5點到凌晨4點半。這樣的工作時間,在夏天尚能承受,可在冬季,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盡管戴著手套、套著圍巾,但李秀英的雙耳和臉頰還是被凍得發紅。“干著干著,身體就慢慢熱了,也沒那么冷。”李秀英跟記者打趣說,而且這么多年下來,都習慣了。 “這姜茶給您,驅驅寒。”正當李秀英清掃至山水人家小區附近時,過路的熱心市民謝瑩艷將一杯熱騰騰的姜茶遞給李秀英,“他們從早到晚,酷暑臘月都堅守在崗位上,用汗水和雙手呵護著城市的潔凈,我們應該謝謝他們。” 捧著姜茶,聽著暖心的話,幸福爬上了李秀英的臉龐,笑呵呵地說:“值了,有他們的理解和認可,我們的付出就值了。” 記者了解到,在我區,僅東港街道,每晚就有15位環衛工人為了城市的整潔而徹夜工作。采訪中,記者發現,對于在寒冬里工作,多數環衛工人似乎早已習慣了。在他們看來,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確保責任區域干凈、整潔,就滿意了,累點、凍點也無怨無悔。 在寒冷的冬天中,廣大環衛工人就像一團跳動著的橘色火焰,不畏嚴寒,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城市的整潔靚麗付出艱辛的勞動。 鏡頭四:寒夜救助送溫暖 2月4日,星期天。晚上6點左右,室外溫度降至-3℃。普陀救助管理站站長徐汀和工作人員、義工隊隊員開始當晚的巡查,對坐臥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實施社會救助。 徐汀等人首先來到沈家門興建路華之友超市附近。徐汀告訴記者,夜里比較冷,一些流浪乞討人員會選擇藏身于橋墩、涵洞或地下停車庫御寒過夜。為此,這些地方是重點巡查區域。彎腰、蹲身……每過一個橋墩,徐汀等人都用手電仔細照射巡查。 隨后,徐汀等人來到半升洞碼頭、東港杉杉·普陀天地等人流密集處巡查,并將救助聯系卡發放給還未打烊的沿街商鋪、出租車司機、小區保安等,拓展流浪乞討人員發現渠道。當晚并未發現流浪乞討人員。而3個多小時的室外巡查,讓徐汀等人的臉凍得發白。 晚上9點50分,準備結束巡查的徐汀接到沈家門派出所民警電話,稱有一外籍打工者身無分文,無法回家,問救助站是否能提供救助。了解情況后,徐汀將李某安排到救助站,送上熱騰騰的泡面、被褥等救助物資。 據悉,自去年12月“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啟動以來,普陀救助管理站聯合公安、城管、街道社區等單位,以及志愿者、義工等社會公益力量,以車站碼頭、公園、商業區、旅游景點、橋梁涵洞、廢棄拆遷樓房、城鄉接合部等生活無著落人員集中活動區域為重點,進行拉網式排查,著重做好夜間巡查,確保臨時遇困人員及時得到有效救助服務。同時,積極勸導正在街面流浪的乞討人員返鄉或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對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必要的飲食、御寒衣被等物品,確保生命安全底線。 “這段時間,站里工作人員基本24小時待命,平均每人每星期值班超過六天。”徐汀說,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96人次,巡查勸導85人次,入站救助并提供返鄉車票182人次,護送各類人員返鄉13人次,發放棉衣棉褲56套、棉被48條、食品132份。 |
相關閱讀:
- [ 02-09]【網絡媒體走轉改】永安:打造“四好農村路” 實現“七個率先”
- [ 02-09]【網絡媒體走轉改】南昌西湖區引入機器人增添基層宣講趣味性
- [ 02-09]【網絡媒體走轉改】這個春節,他的工作要每天“走”一個馬拉松
- [ 02-08]【網絡媒體走轉改】來自漳州的“年味”:年宵花都開了,快回家過年吧!
- [ 02-08]【網絡媒體走轉改】永春一都古街傳承千年“酒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