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枝獨秀”到“百花爭艷” 1983年,為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和文化領域呈現的活躍氛圍,年近半百的導演黃一鶴,決定將春節聯歡晚會的播出方式,從節目錄播改為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央視春晚直播一經推出,令國人耳目一新,受到普遍歡迎和稱贊。從此,中國老百姓每年的除夕夜就多了一道視聽盛宴,春晚開始像年夜飯一樣,成為百姓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 “央視春晚的出現,為農歷新年這個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注入了新的民俗元素和時代感。”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說,央視春晚開創了晚會節目的先河,更引發了中國傳媒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 春晚的成功不僅牢固確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電視臺衍生出一系列類似或相關的節目,如元旦晚會、元宵晚會、中秋晚會、春節戲曲晚會、春節相聲小品晚會和我要上春晚等。 比如創辦于1985年的中央電視臺元宵晚會,就被看作是春晚的延續。對很多觀眾來說,從春晚開播到元宵晚會結束,才是中國農歷新年在電視上呈現出的完整過程。 央視春晚誕生之后,許多地方電視臺也開始了春節晚會的制作。1988年除夕,上海、香港、內蒙古三地聯合制作了“三星拱照賀新春”滬港蒙春節晚會,以其獨特的風土人情和秀美場景令觀眾大飽眼福。 “地方春節聯歡晚會成了當地觀眾的‘精神年夜飯’,中國電視文藝晚會也拉開大發展的序幕,初步形成‘百花爭艷’之勢。”浙江傳媒學院教授袁靖華說。 進入21世紀,受互聯網快速發展、觀眾需求日益多元化等因素影響,各類晚會的形式、載體、內容等又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加多元化、精細化的傳播格局開始形成。 湖南衛視2005年首次推出了由眾多歌手獻唱的“跨年演唱會”,這種以演唱會慶祝元旦的方式得到觀眾高度認可,收視率高居同時段節目首位。 作為曾經“一枝獨秀”的中央電視臺,2011年也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舉辦了首屆網絡春晚:由草根創作的反映百姓心聲的原創節目,被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舞臺,現場觀眾和全球華人通過網絡視頻連線、微博墻、九宮格日記等時尚、新穎的方式,實現了現場互動。 |
相關閱讀:
- [ 02-12]閩劇“三朵梅花”央視唱大戲 第二次亮相戲曲春晚
- [ 01-04]大陸在臺機構、企業、媒體跨年聯誼晚會在臺北舉辦
- [ 12-31]跨年晚會:少了“搶明星” 多了“拼文化”
- [ 12-29]跨年晚會新玩法:不爭搶明星 注重文化內涵
- [ 12-20]大陸游客成主力 金門跨年晚會首赴大陸推介
- [ 09-29]福州市臺協會舉行中秋聯誼晚會
- [ 07-30]在黨的旗幟下——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文藝晚會側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