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又一年,這個黃金時代能否被超越?
2018-02-14 13:13:54? ?來源: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作者: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 張延利 2018年開年,百集短視頻《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走紅,紀錄片《水果傳》成為年輕人中的爆款,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紀錄片《創新中國》在B站爆出9.9的高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萬眾矚目下春節開播。在這個寒冬,有著政策和資本的雙向驅動,有著商業化先行者的投石探路,紀錄片圈子并不冷清,反而行動正熱,這就是紀錄片的“夏天”的樣子。 2017丁酉年正在過去,2018戊戌年即將敲門,在這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首紀錄片人是如何走過這一年的。 《如果國寶會說話》《創新中國》 一、黃金時段:紀錄片最有潛力拯救電視 眾所周知,一線衛視的三駕馬車是新聞、綜藝、電視劇,但2017年,承載文化價值的紀錄片正悄然成為“第四駕馬車”,全速駛進觀眾視野。上海紀實頻道總監干超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年輕一代的成長,越來越多的人會從重復娛樂、低俗搞笑中解放出來,接受更高品質、原創、深刻、真實的內容。央視和衛視播出紀錄片的總量在大幅增加,有系列化和特色化的發展趨勢,其中,還有不少平臺將精品紀錄片放在黃金時段播出,收視率能沖到全國同時段前三位。 “紀錄片的夏天到了”的聲音呼吁更多紀錄片進入黃金檔,自2016年《本草中國》試水周五黃金檔以來,2017年多家衛視紛紛在晚間黃金檔版面安排播出優質紀錄片:廣東衛視21:10《我們的青春》、湖南衛視19:30《百心百匠》、江蘇衛視21:20《茶界中國》、東方衛視20:00《本草中華》等。《本草中華》更創下35城0.94%的紀錄片收視紀錄,位居同時段全國第二名,超越了眾多熱門電視劇和綜藝節目。諸多數據表明,優秀紀錄片有水平有資格在省級衛視黃金檔中占據重要位置。對此現象,在2017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提出“紀錄片進入黃金時代”,同時表示“優質平臺播出紀錄片有力拉動紀錄片發展”。 紀錄片挺進黃金時段后,央視和衛視開始嘗試日播紀錄片,這成為紀錄片步入“黃金時代”的進一步證明。《國家記憶》自2017年4月正式成為日播欄目,于每周一至周五登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晚間20:00黃金檔,第三季度躋身前十,節目觀眾規模達到6.17億人,收視率多期破一,超過很多綜藝節目和電視劇,是央視晚間黃金檔收視前十中唯一一檔專題、紀錄片欄目。 2017年1月,中國教育電視臺、旅游衛視、河北衛視等在晚間黃金檔推出紀錄片欄目《紀錄中國》,展示紀錄片行業的發展情況。在一年里收獲了不錯的反響后,2018年1月2日旅游衛視將周播《紀錄中國》改為日播欄目,于每周一至周五晚間播出一個主題分系列,東方衛視也將在周間晚十點開辟紀錄片擋。星空衛視、CCTV老故事頻道等也將開播《紀錄中國》欄目,進一步擴大播出版圖。 “在政策引導、產業發展的雙向作用下,2018年多家衛視或將繼續發力國產紀錄片發展,并令晚間黃金時段播出紀錄片成為新常態。”紀錄中國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趙捷認為,“這些軌跡不僅增強了中國紀錄片人的自信心,也是迎接‘紀錄片黃金時代’到來的重要一步。” 二、時代情緒:現實生活是火熱的、沸騰的 在全國上下掀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之時,如何立足現實題材土壤、把握時代情緒,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現實題材紀錄片,成了新時代紀錄片人的使命與責任,也是當下紀錄片導演們普遍探討的話題。無論在哪種渠道傳播,現實題材紀錄片的創作根基始終是要立足當下、把握時代情緒。因為,只有真實的故事才最能打動人心。《我們這五年》把一個重大的主題以一種小而輕的方式破題。《我們的青春》則尋找在你我他身邊尋找那些平常的、普通的中國共產黨員,但是這種平常和普通的人物卻可以在在特殊時刻顯示出不同平常的作為。 《零零后》拍攝的主人公十年的時光,是他們的成長之路,也是社會轉型之路的縮影。該片探討了個性與制度、應試與素質、留守與留學、青春期與親子關系、獨生子女與二胎政策等教育話題,繪制出一幅中國教育的真實畫卷。《鏡子》折射出各社會角色的真實生活和反應,不同的角色看到各自的問題和責任所在。而這幾部作品之所以能夠引發如此多觀眾的共鳴和思考,在于它們不僅真實呈現出情感與矛盾,更賦予觀眾更多樣化的思考角度,以此引領更多人去嚴肅、深入地反思相關問題。去思考自己的經歷,去學會和這個世界溝通。反映中國現實題材的紀錄片作品更容易被國際社會接受,橫跨全國不同區域、不同族群和不同風土人情,尋找具有人類通感的美學和感悟。去年10月,國際主流媒體首次播出了全面、系統解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紀錄片《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這部電視紀錄片一共三集,在美國探索頻道亞太電視網播出,覆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37個國家和地區的逾2億收視戶。 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孫海東處長在《2017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10大紀錄片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紀錄片作品更加具備國際視野,對外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水平穩步提升,與國際優秀節目的差距在逐步縮小,較好的承載了記錄中國發展的功能,對外展現了一個較為真實、客觀、立體的新時代中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