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連線》雜志3月號文章,原題:從模仿到創新:中國如何成為科技超級大國在中國,變化如此之快,過去尚未完全消失未來已然到來。去年10月末,我去拜訪中國的人工智能投資家李開復。我從后門進入他所在的辦公大樓時,因為坐錯了電梯,一時間好像回到上世紀的北京。 本世紀初,中關村這里以龐雜的電子產品市場而聞名。當時的幾幢高樓里充斥賣攝像機、電視、DVD播放機等電子產品的商鋪——多數在華組裝,卻很少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中國是個勤勞的“模仿”之國,這種形象在西方人腦中根深蒂固。 但數年前,中國領導人想要自己國家以新型電子產品馳譽世界——不僅是“中國制造”,還有“中國設計”。出售廉價電子產品的租戶紛紛離開,新科技企業入駐新裝修過的辦公大樓,如初創企業、投資者甚至專利律師。但有些人留下來,也很容易碰到老舊電梯,就像我那樣,不期然被米色鍵盤和激光打印機包圍。但這些新舊并存的現象,也讓人意識到中國變化之快。 在中國和硅谷工作的投資家馬睿(音)說:“我在硅谷總是碰到一些還以為中國只會克隆他們點子的人,這種想法太落伍了。如今,我看到越來越多西方公司在模仿中國。” 眼下,中國的過去與中國的未來這兩個世界正在并存。令全世界越來越關注的,不是這個國家的工廠和倉庫,而是正由新生企業家推動的(新)中國。憑借從人工智能、基因研究到無人機與日俱增的實力,它至少將在一些方面改變全球科技的未來。 在中國,個人支票和信用卡從未成為主流,但智能手機支付已成家常便飯。如今在北京和其他大城市的人行道上,停滿數百萬“智能”自行車……一切到來之快令人吃驚。在中國,新的社會習俗和大批科技公司似乎在一夜之間冒出。專家說,這一代中國企業家不同于以前,他們的公司能很快成為獨角獸和“十角獸”。 2007年我初次來華報道時,帶的是一部摩托羅拉翻蓋手機。如今,我用兩部智能手機,一個裝美國的App,另一個裝中國的App。在消費網絡之外的眾多科技領域,許多西方購物者可能也在使用中國制造產品,無論他們知道與否。(新科技的)影響,將不限于中國。北京和深圳的研究人員正越來越引領全球科技發展趨勢。 2018年在中國,很可能每周都能參加有關科技和未來的大會,比如金融科技、健康科技、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等的峰會。如今,中國創新者和投資者常說,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陳俊安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