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晚,農歷正月初三,閩西客家連城一年一度的游花燈活動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連城縣芷溪村熱鬧上演。該村游花燈(燈籠)是一項歷史悠久,文化氣息濃厚的傳統民俗活動。源自姑蘇的芷溪花燈,保留了古蘇州的花燈藝術和鑼鼓音樂,300多年以來代代傳承著“紙包火”的奇跡。張斌 攝
連城芷溪一年一度的游花燈活動按姓氏輪流出燈,組成一支花燈長隊,首尾相接,配以鑼鼓、十番樂隊,十分壯觀,吸引了許多民眾和游客前來觀看。張斌 攝
村民們在游燈。當晚,由近百個花燈組成一支千米客家游花燈長龍。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是國家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客家游花燈(燈籠)是一項歷史悠久,文化氣息濃厚的傳統民俗活動。相傳芷溪花燈是由清康熙年間在蘇州做官、娶蘇州人為妻的楊燕山從蘇州傳入。張斌 攝
村民用細香點亮一盞盞由琉璃杯裝著茶油的油燈,每個花燈有99至120盞明火。 張斌 攝
村民們在游燈。芷溪花燈以宮燈為主燈,每個花燈重20余斤,高5尺,分二層、三層結構。 張斌 攝
村民們在游燈。每個花燈有99至120盞明火,由琉璃杯裝茶油和燈芯草點亮,通透晶瑩,熠熠生輝。 張斌攝
2月18日晚,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近百個花燈組成一支千米客家游花燈長隊歡度佳節。 張斌攝
2月18日晚,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花團錦簇、熱鬧非凡,近百個花燈組成一支千米客家游花燈長隊歡度佳節。 張斌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