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贏了!在“歪果仁”眼中,“CHINA”不再是那個易碎的“瓷器”,而是創造了太多令人驚嘆的“中國元素”。比如,引領全球的先進技術和理念……現在的中國,世界圈粉,影響力日益擴大。 飛奔的“中國造”成為世界“搶手貨” “在中國第一次坐高鐵,我被速度驚到了……”“高鐵有足夠的空間,來放我的大長腿。”這幽默點贊來自羅馬尼亞的留學生彼得。 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以350公里的時速奔馳在京滬高鐵上。這一跑,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越南、老撾、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都紛紛要引進中國鐵路技術。 全世界十大流行語言,第一是中國話 “中文熱”席卷全球。特朗普外孫女阿拉貝拉大秀中文的視頻火爆網絡,標準流利的中文得到不少中外網友的點贊。 或許你會說,有那么多人說中文,是因為中國人多。事實是,很多外國人在學中文!據中國漢辦官方統計,目前全球漢語學習者大約在兩億人左右,一些國家學習漢語的人數正在以50%,甚至更高的幅度增長。 共享單車已騎向世界各個角落 “第一次在曼徹斯特騎摩拜,是這么多年來,我在曼徹斯特玩得最開心的一次。”推特網友@muttNchops發文說。“隨時可騎,隨處可放”、“簡直就是神器”……中國的共享單車,令“歪果仁”興奮不已。 在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家上百個城市的街頭,都出現了中國共享單車的身影……美聯社稱,正是中國初創公司把活力帶到了美國,美國多個城市正在享受這樣的“美遇”。 中國人的移動生活正在影響世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華時感嘆,中國已走在移動支付領域前沿,還謙虛地稱新加坡成了“鄉巴佬”。 法國巴黎春天、英國哈羅德百貨、芬蘭航空都接入了支付寶。2017年,支付寶累計接入36個境外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商戶。 中國的移動支付還在進化,刷臉支付、指紋支付、聲波支付……更加便捷的方式讓世界的目光看向中國。 動動手指,買遍全球 網購不僅改變著中國人的購物方式,同樣也改變著外國人的購物觀念。“網購”的興起讓日歷上原本普通的“雙11”成為全世界的購物節。 第三屆全球跨境貿易報告顯示,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最受全球網購消費者歡迎的海淘國家。 越來越多的中國手機走向世界 “中國公司太厲害了。”“現在印尼到處都是OPPO、vivo的廣告。”來自印尼的朋友說道,并掏出他們自己的手機,vivo、華為、OPPO、小米……全是中國品牌。 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走出國門,進軍海外市場,并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成績。在印度,中國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在非洲超過40%,在歐洲市場也超過了20%。 中國開始密集出現世界級明星企業家 《大趨勢》作者奈斯比特在一次采訪中提到,和信息革命時代的美國一樣,中國開始密集出現像馬云、任正非這樣的世界級明星企業家,“讓世界開始意識到中國品牌的存在”。 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的2017年度全球35位35歲以下青年創新者榜單,中國有6人上榜。這份榜單不僅匯集中國最有潛力改變人類生存方式的科技青年,更展現了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與商業趨勢。 眾多國際企業到中國取經 亞馬遜在印度電商市場中就借鑒了京東的發展模式。阿里影響力正在向著全球擴散。隨著其新零售戰略的提出,眾多國際企業也開始到中國取經。 正如紐約時報所言,中國已開發出許多富有創意的商業模式,盡管中美經濟環境不同,但這些商業模式已經對美國的電子商務模式和思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將商業模式復制到海外 《經濟學人》發出感慨,“西方用戶正在經歷著一個被中國成功商業模式所塑造的移動互聯網世界。”中國的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通過創新性的大數據算法做內容的個性化、興趣化分發,不斷地搶占移動用戶的時間。 其成功模式引發很多海外企業的關注,印度內容聚合平臺的第一名Dailyhunt,被稱為印度版的“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的聯合創始人鄭朝暉,在一點資訊走上正軌之后殺回硅谷,基于對美國乃至全球用戶的理解創辦News Break,將“興趣引擎”模式復制到海外去。 西方公司從中國企業的創新中尋求創意 中國互聯網公司勇猛精進地開拓出一個又一個的應用場景,西方科技公司正從中國企業的創新中尋求創意。 比如,即時通訊軟件Kik和Snapchat的用戶可以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拍攝二維碼來添加朋友和分享信息;Facebook在Messenger應用中增加約車和支付功能;臉書與推特已推出視頻直播服務。 然而,它們都是在中國最先流行的呢! 這,還不是全部, 未來還有更多“中國元素”, 等著世界來發現! |
相關閱讀:
- [ 02-19]中國詞 世界范兒丨“人民幣”“央行”知曉度高 中國經濟世界關切
- [ 02-19]芝加哥舉辦2018中國新春音樂會
- [ 02-19]伊朗客機失事66人遇難 暫無中國公民傷亡報告
- [ 02-19]【大家談】春節嘮家常,感受中國強
- [ 02-19]綜述:“中國紅”裝點世界 中國年香飄海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