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福州一處剛建設完工的房地產樓盤。中新社記者張斌 攝 31省份的新生活計劃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姚冬琴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7、8期)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們最樸素的愿望,也是人類最終極的目標。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美好生活”先后出現14次,是不折不扣的高頻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2018年是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春節前夕,全國各省份相繼進入兩會時間,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紛紛出爐。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七有”目標,在各省份政府工作中將得到重點落實。 31份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僅是31個省級政府2018年的工作計劃,更是2018年中國經濟社會前進、發展的具象表現。可以看到,如今地方政府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目標已不僅限于GDP,各地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群眾獲得感當成了現實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新時代的新生活計劃。 追求更高質量的GDP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著將追求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中國經濟年報:GDP總量首次站上80萬億元臺階;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記者根據全國31省份公布的經濟數據統計,有22個省份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線。貴州、西藏作為僅有的兩個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份,繼續穩居GDP增速榜的冠亞軍。 “中央給力、外部助力、自身發力,‘三力同頻、上下同欲’,這是貴州經濟能夠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原因。”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在該省兩會期間介紹,僅去年中央給貴州的預算內獎勵資金就達11.3億元,此外,這幾年,貴州每年引進省外到位資金都在七八千億元。 貴州提出,把發展大數據作為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戰略引擎。 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堅持創新驅動、大數據引領。貴州省省長諶貽琴表示,2017年,貴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軟件業務收入和網絡零售交易額年均分別增長57.7%、35.9%和38.2%。122家500強企業入駐貴州。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37%。下一步要更加奮發有為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現大數據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新跨越。 包括貴州在內,高質量發展是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而因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不同,各地強調高質量增長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湖北未來5年發展的關鍵詞是“中部崛起”,湖北省省長王曉東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從2020年到2035年,湖北要形成與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相適應的經濟實力和戰略功能,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同樣作為中部大省,安徽提出的目標是質量效益和主要指標增幅在全國發展方陣中走在前列,人均生產總值與全國差距明顯縮小。 除了22個省份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線,上海GDP增速與全國持平外,北京、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天津、甘肅等8個省份的GDP增速均低于全國平均線。 不過對于北京來說,6.7%的增速符合其年初制定的目標。近兩年來,北京等地主動調低GDP增速,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該市兩會期間表示,今年,全市各項工作將重點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展開。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要求,以精治為手段,以共治為基礎,以法治為保障,積極構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北京市市長陳吉寧說。 “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堅持疏解整治與優化提升同步推進,努力營造整潔有序的城市面貌和便利宜居的生活環境。”陳吉寧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番表態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 據悉,2018年,北京將繼續進行騰退、轉移、拆除、整治工作,計劃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500家,疏解退出城六區二級及以下市屬國有企業40家以上,拆除違法建設4000萬平方米以上。 |
相關閱讀:
- [ 02-17]2017年中國住房租賃市場租金規模約為1.3萬億元
- [ 02-14]住房擁擠成法國社會困擾 涉及人數超總人口10%
- [ 02-11]雄安新區:探索住房租賃管理新模式
- [ 02-10]產業園區公共租賃住房主要面向單身職工 申請須在廈無住房
- [ 02-03]南平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召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