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卜憲群: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維度 歷史繼往開來,歷史是人民的偉大事業。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需要理解十九大報告的歷史站位。報告在許多方面以科學的歷史觀、宏闊的歷史視野,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與偉大意義,也使這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綱領性文獻建立在深厚的歷史基礎之上。作為一名史學工作者,我就這個問題談一點學習體會。 一、從歷史維度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這是一個現實問題也是一個歷史問題。十九大報告全面回顧了十八大以來五年所取得的歷史性成績與歷史性變革,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一進步發展的歷史觀,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精神,也闡述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依據。 報告還從歷史維度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僅是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它還有著更為深遠的歷史意義。報告從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高度,用了“三個意味著”來闡釋新時代的歷史意義。首先,“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其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第三,“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中,放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放在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放在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尋求現代化途徑,以及解決人類問題的歷史視野中考察,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厚度與廣度。也正是從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眼光審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報告作出了我國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兩個“沒有變”的重大科學判斷,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二、從歷史維度闡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明確的核心內容。報告從歷史的角度深刻分析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艱難前行中的偉大意義。指出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鴉片戰爭后,中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復興進行了不屈不撓、前赴后繼、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上述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報告得出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科學結論。但是這一偉大夢想尚未實現,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仍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三、從歷史維度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與實踐來源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走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建立在這個深厚的歷史基礎之上的。 時代和實踐既是現實的,也是歷史的。十九大報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在改革開放大的歷史視野中看待,指出自“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就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那時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給我們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 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由此可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時代與實踐的產物,也是我們黨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行科學探索所取得的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局面。 |
相關閱讀:
- [ 02-20]張異賓:從認識論和方法論高度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 [ 02-14]【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堅持黨管人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 [ 02-13]【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
- [ 02-13]城廂舉行宣傳十九大精神暨移風易俗新春文藝匯演
- [ 02-13]【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習近平心系貧困鄉親的恤民情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