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了,很多人回到工作崗位,開始忙碌的日子。不過,新的一年中,或許它比你更忙,那就是中國的航天發射。 2018年2月12日13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顆北斗導航衛星。 繼1月12日以來,短短一個月,我國先后兩次采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四顆北斗衛星送入太空。這也是2018年以來,長征系列火箭完成的第7次成功發射。 43天7次發射,平均不到一周實施一次發射,這是今年長征系列火箭高密度發射的一個縮影。 今年將會有高密度發射 2月12日13時03分發射的兩顆北斗三號衛星,仍在有著“北斗港”之稱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從2000年開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后共執行了27次北斗發射任務,順利將包括4顆試驗衛星在內的33顆北斗衛星送入太空,發射成功率達到100%。 2018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執行17次發射任務,創歷史新高,其中北斗任務計劃10次發射。 另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透露,今年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預計將執行以北斗衛星組網、嫦娥四號探月為代表的35次發射任務,發射密度將再創歷史新高。 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將有14次發射任務 長三甲系列火箭全年14次發射任務有10次將發射北斗導航衛星,其中8次將以“一箭雙星”的方式發射。 從全年的發射計劃看,長三甲系列火箭平均26天就要進行一次發射,而且生產現場通常是同時有2到3發火箭并行開展工作。因此,研制團隊創新提出了“去任務化”的管理方法。 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指揮 岑拯 之前的火箭研制和生產通常都是圍繞一次具體的發射任務進行生產、總裝。“去任務化”意味著單級火箭、單發火箭完成總裝后,可以靈活調整其承擔的發射任務,只要衛星和火箭接口保持一致,針對具體任務調整軟件即可滿足發射任務需求。未來“流水線”式的火箭生產總裝方式有望成為現實。 長二丙火箭將重返國際市場 同樣有“金牌火箭”之稱的長征二號丙火箭也將在2018年迎來最強考驗。這也是長二丙火箭在1999年完成銥星發射任務后,時隔19年將重新返回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發射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中法海洋衛星,為中國航天走向世界提供“金牌助推”。 長征二號丙火箭總指揮 肖耘 今年長二丙火箭預計將有6次發射任務,分別將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發射場發射,技術狀態復雜多樣,這對研制團隊將是極大考驗。 長征十一號火箭將有4次發射任務 作為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唯一的一型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憑借發射準備時間短的優勢,被譽為“快響利箭”。2018年,長征十一號火箭預計將執行發射歐比特衛星、吉林一號衛星等4次商業航天的發射任務。 長征十一號火箭總指揮 楊毅強 近年來隨著科學試驗衛星和商業衛星市場的蓬勃發展,“小體格”“快響應”的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大。但對于一型新研火箭來說,全年4次的“高密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除了長十一火箭之外,目前還有快舟系列火箭具備高性價比的商業航天發射能力。去年年初,“快舟一號甲”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3顆衛星成功送入軌道,這也是一次“純商業”航天發射。 長五再出征 長七忙改進 作為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肩負著未來我國探月三期工程、載人航天、火星探測等重任。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全年宇航發射計劃,長征五號將在2018年執行發射任務。未來,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迎來批量生產階段,為支撐我國航天強國建設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2030年我國火箭運載能力或將趕超“獵鷹” 不久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發射了目前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強的“獵鷹重型”火箭,一時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 中國何時也能發射像“獵鷹重型”這樣的火箭?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系列總師龍樂豪院士表示,“我們將研制比‘獵鷹重型’規模更大的火箭。” ?數據顯示,“獵鷹重型”起飛重量約1420噸,最大直徑3.66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63.8噸; ?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預計起飛重量將達3000噸,最大直徑約10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40噸,其結構和尺寸質量均將突破我國現有運載火箭能力水平。 根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2017年公布的《2017-2045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顯示,我國重型運載火箭計劃于2030年前后首飛,為載人登月提供強大支持,并為火星采樣返回提供充足的運載能力。 屆時,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兩級完全重復使用運載器預計將研制成功,火箭型譜更加完善,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 |
相關閱讀:
- [ 02-15]單節命中10記三分球 火箭瘋狂刷紀錄
- [ 02-13]韓國蔬菜價格“坐火箭”飆升 大白菜一顆4307韓元
- [ 02-09]中國超越“獵鷹重型”的“長征”火箭只待立項!
- [ 01-19]彩云還是極光?日本發射火箭 民眾目睹罕見天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