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 于中濤 姜文婧)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采桑湖觀察站,工作人員正在監測候鳥的種類和數目。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鴻說,環境好不好,鳥兒會用翅膀來“投票”。 張鴻:截至2017年12月10號,我們洞庭湖的鳥類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48種。從小天鵝的數量來看,30%左右是當年(2017年)出生,說明它的繁殖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洞庭湖是“長江之腎”,它的水環境關系到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的防洪和生態。如何跨區域、多部門治水,打破“九龍治水”的藩籬?2016年3月,湖南啟動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行動,發改委、水利、環保等9部門協調合作、制定專項措施,對水域工業、農業、污水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治理。 兩年來,洞庭湖區清理圍網35萬多畝,關停、搬遷畜禽養殖場近8000戶。目前,洞庭湖Ⅴ類水質斷面已被消除。 岳陽市南湖新區管委會主任雷欣:改善了水質,恢復了我們原有的濕地景觀,對洞庭湖的防汛有很大的好處。 同是綜合治理水環境,吉林長春正在嘗試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引入大型企業的先進理念治理伊通河。 冰球、雪地攀巖、冰上碰碰車……在長春市南溪濕地公園,天然的大冰場、優美的環境給市民提供了難得的玩冰戲雪機會。 2016年起,長春啟動伊通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南溪濕地公園就是工程之一。工程從設計到施工,在政府主導下,引入大型企業與本地設計院合作,將先進的治理理念與本地情況相結合。參與工程設計的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景觀工程設計院院長助理賀爽說:“我們是以綜合治理和保護相結合這樣一個理念,通過對現有的坑塘和河道灘地的保護和治理,融入一些文化市民休閑的一些設施。” 伊通河綜合治理前期綜合協調組辦公室主任馬俊:隨著環保生態理念的提出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那么也為本輪伊通河綜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作為工程的組織者和建設者,秉承著治理一條河、改變一座城市的理念,部門聯動、多措并舉,堅持生態治河的方針。 |
相關閱讀:
- [ 02-06]網絡“治水”,給真相留出通道
- [ 01-27]莆田城廂區“智慧治水”推進河務監管網格化
- [ 01-15]建寧:“企業河長”助力治水
- [ 01-04]九龍治水 齊抓共管——晉江市依法完成西濱軍墾農場內違法企業整治
- [ 01-02]臺江治水有招又有效 7條內河相繼脫去“黑臭帽”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