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步邁入新時代——如何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2018-02-23 09:44:21??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三 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一個社會都充滿各種矛盾,其中起主導和支配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它對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只有準確把握社會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破解難題、增強動力、拓展空間的金鑰匙。 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我們黨在每個發展時期,都會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準確判斷社會主要矛盾,作為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比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主要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和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抗日戰爭時期,主要是中華民族同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解放戰爭時期,主要是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正是抓住了各個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我們黨才制定了正確的革命路線,帶領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基本完成,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的八大作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了進一步提煉,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正是基于這樣的重大判斷,我們黨才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開創了今天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因時制宜,順勢而為。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發生了新變化。據此,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的重大判斷,強調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什么會作出這個判斷呢?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客觀實際決定的。具體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先看社會需求方面。今天,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要生活富裕還要有更高質量,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期盼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看社會生產方面。經過改革開放40年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很多方面在世界上已經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現在,“落后的社會生產”確實不能概括今天中國的社會生產狀況,更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今天的中國,繁華都市和落后鄉村并存,東部發達和西部滯后同在,既有高鐵、超級計算機、“中國天眼”望遠鏡、移動支付等領先世界,也有“靠天吃飯”、鐵犁牛耕等落后生產方式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面對這些顯著變化,再講“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難以準確反映實際了。因此,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適應社會發展新的特點和要求,順應人民群眾新的需求和向往,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準確的邏輯前提。 解讀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冷溶(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影響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制約了全國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有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現階段,我國存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相互掣肘,帶來很多社會矛盾和問題,是現階段各種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已經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須下功夫去認識它、解決它。 |
相關閱讀:
- [ 02-23]香港兩項國際珠寶大型展覽即將舉行
- [ 02-16]發改委下達8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
- [ 02-13]英國學者羅思義: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空前實踐成就 惠及世界
- [ 02-13]英國學者羅思義: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空前實踐成就 惠及世界
- [ 02-12]按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 02-12]外國作家:“中國速度”引領世界運轉 愿最美好年華在華度過
- [ 02-12][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蔡昉:轉向高質量發展“三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