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把情義看得像山一樣重
2018-02-23 16:54:0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林雯晶 |
分享到:
|
焦裕祿之女焦守云—— “他一進門就說來走親戚的”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多年來,習近平常常提起焦裕祿,要求黨員干部以焦裕祿為鏡。說起在蘭考與總書記的兩次見面,焦裕祿二女兒焦守云記憶猶新。】 2009年,在蘭考的家中,焦守云第一次見到了習近平。“一進門,他就說,‘今天,我是來走親戚的’。入座后,他一一喊出了我們的名字。”焦守云還清楚地記得握手時的細節:“他風趣地說,‘你上過天安門,見過毛主席,還扎個小歪辮’。那天,大家不知不覺聊了很多。” 半個世紀,焦裕祿的名字一直牢記在習近平心中,成為他素未謀面的老師和楷模。1966年,他上初中一年級,第一次聽到焦裕祿的事跡“受到深深震撼”。后來無論上山下鄉,還是入學入伍,習近平一直十分推崇焦裕祿精神。1990年,他在福州工作時,還填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詩詞言志,這字字句句中真切體現了習近平的遠大志向、執政理念和為民情懷。 2014年初,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展開,習近平選擇了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作為聯系點。3月,總書記到了蘭考,他說,我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跟第一次在家聊家常不同,總書記的第二次接見,讓我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焦守云說,“當時我介紹,省里拍了一部關于焦裕祿的紀錄片。總書記轉頭叮囑隨行同志,紀錄片可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教材。” “這么多年,我陪父親走遍了中國。”做宣講、拍電視,年過花甲的焦守云一直把宣傳焦裕祿精神作為責任,她的兒子余音參與創作的音樂劇《焦裕祿》也在去年上演。“總書記濃烈的‘焦裕祿情結’,是共產黨人肩上有責、心中有民的生動詮釋。我們會把父親留下來的家風家教傳承下去。” 老撾同學宋瑪·奔舍那—— “這樣的人一定會受到人民的愛戴” 【他們是老撾革命前輩貴寧·奔舍那的后人。中國在他們最困難的日子里伸出了溫暖的手。生活在“第二故鄉”中國,他們重燃生活的希望,在八一學校讀書時也結交了習近平等中國同學。】 “見面前大家商量好了,待會兒要控制好情緒。但一見習主席,卻都激動得哭了,我們真的很想念他,也有很多感動和感慨。”去年11月14日,老撾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宋瑪·奔舍那和他的兄弟姐妹,再次見到習近平主席:“盼他來盼了7年!” 7年前那次見面,是習近平到訪老撾時的特意安排。而這一次,習近平同樣叮囑要在訪問行程里擠時間和老朋友見個面。“奔舍那家族常聚在一起聊中國、聊習主席。”宋瑪說,“一個偉大國家的世界級領導人,百忙之中不忘老朋友,習主席真是重情重義。” “男孩子穿的是古銅色燈芯絨衣服,大姐你們穿的還是民族傳統的筒裙。”“你們當年住在金魚胡同3號,一些同學老要跑到你們小灶探頭探腦,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見面時,習近平的記憶力讓他們驚嘆,也讓他們為這份情誼感動落淚。 “實際上我們的命運共同體早就形成了,當年你們到中國來,就是命運共同體。”宋瑪念念不忘習主席見面時的這句話,撫今追昔,他感慨萬千:“我們兄弟姐妹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在中國的學習和教育。老中關系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果,離不開兩國幾代領導人的共同努力和呵護。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我們會努力為老中友誼發展、命運與共盡一份力。” “習主席領導中國取得了卓越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宋瑪深有感觸地說,“他不僅是一位有勇氣、有智慧的領袖,也是一位有人情味、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熏陶的領導人。這樣的人是有魅力的,一定會受到人民的愛戴。” 人民日報-本報記者 杜尚澤 楊柳 沈小根 孫廣勇 |
相關閱讀:
- [ 02-21]【總書記的牽掛·一枝一葉總關情】發展 在您堅實的足跡下
- [ 02-20]總書記的話貼心暖心增信心(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 [ 02-18]央視快評:以家國情懷奮進新時代第一春
- [ 02-17]行程萬里 人民至上——習近平總書記春節考察足跡回訪
- [ 02-16]行程萬里 人民至上——習近平總書記春節考察足跡回訪
- [ 02-15]總書記牽掛的人,如何過春節?
- [ 02-15]習近平總書記的春節祝福金句來啦!
- [ 02-14]總書記我想對您說:心里裝著老百姓 親民溫暖人民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