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月12日拍攝的安徽鳳陽小崗村(無人機航拍)。
一個村莊的位置可以有多高?安徽,小崗村,以不到100米的海拔標記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高地;
一枚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立下生死契,按下18枚紅手印,釋放出中國改革開放的初始動力。
40年前,發端于小崗村的“大包干”成為改革開放一聲春雷,沖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的大地……正是從那一年起,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這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偉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此開啟了偉大的實踐征程。歷史是不斷延續的進程。在中國邁入新時代的今天,讓我們重溫小崗精神,從波瀾壯闊的偉大變革中汲取力量,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榮光。新華社記者張端 攝
延伸閱讀:
向著新航程揚帆奮進!——從小崗精神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2004年,被選派到小崗任村黨委第一書記的“省城干部”沈浩帶領小崗推進改革發展致富,讓小崗的面貌又變了個樣,人氣大振。當他兩次任職將滿時,小崗村民兩次按下紅手印“請愿”沈浩連任。任職6年,沈浩為小崗發展鞠躬盡瘁——2009年11月6日,年僅45歲的他因積勞成疾而心臟病突發逝世于小崗村。這是2008年10月7日,沈浩(前右)與“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嚴俊昌、嚴金昌、嚴學昌交流小崗村的改革發展情況。

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展示領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015年7月8日攝)。

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葡萄園內,農民準備進園采摘(2017年7月13日攝)。

安徽科技學院科研人員在小崗村農田里調試農業物聯網設備(2017年7月13日攝)。通過該設備,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查看農田的數據變化。

2月8日,在安徽鳳陽小崗村,村民在“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左)的店里取快遞。這些年,“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和家人做起了農村電商。

2月13日,“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展示文藝志愿者書寫贈送的春聯。

2017年11月28日,“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的兒子嚴余山在自家經營的超市里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