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2月25日電 (梅芳燕)節日的喜慶氛圍還未散去,回顧這個春節,浙江省杭州市民盧麗華稱自己過了個“科技年”。 以前,家人看數字電視,如今看網絡直播。今年,盧麗華的兒子通過家中無線信號,將手機上的春晚在線直播投影到幕布上,又串聯起家中Hi-end音響系統,一家人在立體式功放中體驗了科技動感的網絡直播。 盧麗華說:“這些裝備讓傳統的年味也變得具有現代感了。” 科技帶來的過年變化,不僅體現在看春晚的變化中,還體現在拜年方式、發祝福紅包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上,這些正在成為中國流行的“科技新民俗”。據統計,春節期間,中國共有7.68億人通過微信紅包傳遞祝福。春節活動中,全球南至阿根廷,北抵挪威,有超2300座城市的人們參與手機掃“福”字,共有2.51億支付寶用戶集齊“五福”并搶紅包送祝福。 寧波賽創未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戰略市場部總監張明明剛剛結束春節旅行回歸崗位,提起現在的出行,他說:“科技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用手機APP訂酒店、買門票、打車,通過在線地圖查看景區熱力圖,避開人流高峰。” 張明明提及的熱力圖依賴于大數據分析。在其應用方面,如浙江高速交警總隊就通過“互聯網交通”,結合歷年春運大數據預測道路擁堵情況,對交通擁堵路線作出預警,方便民眾出行。 在“食”方面,科技正讓“天下美食近在咫尺”。英國留學歸國的陸文斌習慣通過新零售的“網紅店”盒馬鮮生,在線購買來自墨西哥的牛油果。而通過手指點點屏幕,他還可以買到波士頓空運而來的活龍蝦。 中國人的春節正變得不一樣,而這種變化背后,得益于中國龐大的網民數量及科技水平的迅速崛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中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中國網民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