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7日電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27日介紹,北京正在經歷今年第五次重污染過程,空氣質量目前已達到重度污染級別,大霧高濕度,是東部傳輸和本地積累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沒有出現爆發性增長,是緩慢的積累過程,峰值明顯下降。 資料圖:北京市民在霧霾中出行。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攝 環境保護部今日召開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有關情況,并回答相關問題。 劉炳江指出,北京空氣質量目前已達到重度污染級別,大霧高濕度,是東部傳輸和本地積累綜合作用的結果。氣象局已發布大霧預警,北京市啟動重污染黃色預警。這個污染過程在預料之中。今天北京市的污染物濃度是自去年10月1日起開展攻堅行動以來,比較高的一天。今天的氣象條件和2017年元旦期間“爆表”那一天比較類似,但目前來看,北京市沒有出現爆發性增長,是緩慢的積累過程,峰值明顯下降。這充分說明當前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本次過程預計在后天凌晨結束。 他還就《大氣十條》實施五年來的情況作了介紹。《大氣十條》實施5年來,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全面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目標。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分別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連續三年達標,這是難得的一個成果;北京市PM2.5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得到實現。 二是支持這些空氣質量改善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措施超額完成,解決了多項大氣污染防治難題。 ——從能源結構來看,全國煤炭消費總量這五年持續下降,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67.4%下降至60%左右。淘汰城市建成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20余萬臺,“2 26”城市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470多萬戶。全國燃煤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全國全面完成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任務。1.4億噸地條鋼全部清理完畢,“2 26”城市在去年一年清理整頓涉氣“散亂污”企業6.2萬余家,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推進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制修訂水泥、石化等重點行業排放標準20多項,實施了一輪污染治理設施提標改造工程。1萬多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全部安裝在線監控,實現24小時實時監管;企業排放達標率大幅度提升。 ——加強“車、油、路”統籌。五年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實施國五機動車排放標準,基本實現與歐美發達國家接軌。車用汽柴油品質5年內連續兩級跳,這是其他國家不可想象的一件事,“2 26”城市從國四躍升到國六。環渤海港口不再接收公路運輸煤炭,改由鐵路運輸。 ——大氣環境監管明顯增強。建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2012年之前國家還沒有PM2.5的監測站點,完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全部具備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形成覆蓋區域、省、市三級空氣重污染預測預警體系,基本實現3天精準預報和7天潛勢預報,實現重污染天氣區域聯動。強化大氣污染治理科技支撐,啟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 三是初步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體制機制。 ——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初步建立。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并實施年度考核。對31個省(區、市)開展中央環保督察;開展“2 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得到有力有效落實。 ——區域聯防聯控實現重大創新。在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打破了行政區劃界限,著力破解大氣污染長距離傳輸、區域間相互影響的世界性難題。 ——環境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相互修訂出臺,按日計罰、停產限產、查封扣押等執法手段更加豐富。組織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 ——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國務院有關部門發布環保電價、提高排污收費征收標準等22項配套政策。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528億元專項資金和100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 ——全社會環境意識有所增強。積極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廣大群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高漲,“同呼吸、共奮斗”已成為全社會行為準則。 他進一步指出,當前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從氣候的角度看,我國多位頂級氣候專家研究表明,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東亞冬季風在減弱,東亞大槽在變淺,導致京津冀地區中低層大氣更加穩定,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將導致霧霾更加頻繁的發生。 “從排放量看,SO2、NOx、煙粉塵、VOCs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處于千萬噸級高位,遠超環境容量,實現空氣質量達標需要削減排放50%以上;其中VOCs排放仍然呈現增長態勢,減排任務尤為艱巨。多數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只有99個城市達標,僅占29.3%,重污染過程仍然多發,今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發生四次重污染過程,重度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3.8%。目前正在經歷第五次重污染過程。部分地區存在對大氣污染防治重視不夠、壓力傳導不到位等問題,一些基層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的環保責任不落實、主動性不夠、責任心不強”,他講道。 他表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經進入攻堅期,傳統煤煙型污染與PM2.5、O3污染等新老環境問題并存、生產與生活、城市與農村、工業與交通環境污染交織,末端治理減排空間越來越小,環境壓力居高不下,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更加迫切。 |
相關閱讀:
- [ 02-07]京津冀2月大氣重污染日將少于近三年平均
- [ 01-21]環保部通報9家企業未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 [ 01-18]未來三天全部大部擴散條件一般 華北華東重污染持續
- [ 01-16]環保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仍有部分地區露天焚燒
- [ 01-14]環保部:仍有工業企業在重污染天氣超標排污
- [ 01-05]【全面打贏三大攻堅戰③】保衛藍天還有硬仗要打
- [ 01-04]北京去年重污染日僅23天 PM2.5年均濃度同比降兩成
- [ 12-29]北京預計空氣質量達5級重污染 明日霾將減弱消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