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秒破億、28秒破十億、3分1秒破百億、9小時4秒破千億……2017年“雙11”天貓成交額不斷創新高,最后定格在1682億元人民幣,再次刷新了歷史紀錄。活動期間,僅天貓一家購物平臺參與人數就超過1億,覆蓋225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雙11”不僅是中國最有魅力的狂歡日,也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購物節。 “雙11”令世界驚嘆的銷售奇跡,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巨大活力和無限潛力。黨的十九大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作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部署,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要求、跨越經濟轉型升級關口的重大戰略選擇。 一 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贏了”(China won),這是2017年11月13日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的封面。這期雜志以此為封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無論外界如何評判,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然而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跨越由“量”到“質”關口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堅實基礎。 那么,現代化經濟體系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經濟體系?建設的著力點在哪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具體地說,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概括起來,就是堅持“一條主線”,建設“一個產業體系”,構建“一套經濟體制”。 “一條主線”,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涉及方方面面,必須抓住主線,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給側、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必須在已有成效的基礎上,緊緊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松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和配套性,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一個產業體系”,就是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產業是現代經濟運行的內核,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有現代產業體系作為重要支撐。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體,也是產業體系的根本。加快建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就是抓住我國經濟發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要素,推動科技、資本和人力資源向實體經濟聚集,協同推進我國產業體系優質高效發展。 “一套經濟體制”,就是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好“兩只手”的作用,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點明了未來一個時期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目的就是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束縛微觀主體活力的障礙,從體制和機制上保障我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解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經濟發展新特征新要求的主動選擇 何立峰(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盲目追求速度和以規模為重點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仍然曲折,只有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主動求變,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我國經濟不斷提質增效升級。 鏈接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
相關閱讀:
- [ 02-27]擘畫民生新圖景——我國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巡禮
- [ 02-27]港交所就新經濟公司上市制度征詢市場意見
- [ 02-27]林鄭月娥:希望香港成為新經濟企業首選融資平臺
- [ 02-27]社交APP催生“一個人”經濟:佛系青年喜歡任性獨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