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鄉村振興展新貌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三農”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深刻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對貫徹落實提出明確要求。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的發展,最大的短板在農村。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民富則國家盛。只有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讓農村和城市比翼齊飛、協調發展,才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風正好加力,惠農正當時。”近些年來,黨和政府始終把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擺在重要位置,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以“三農”為主,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實現連年豐收,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2萬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解決“三農”問題注入強大動力,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將給億萬農民帶來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現代農業快推進。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當前,農業農村現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的弱項,是我國現代化道路上必須補齊的一塊短板。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農村改革要深入。40年前,改革首先從農村破冰,在中華大地奏響新時期最強音。進入新時代,改革又將在農村發力,激活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必須不斷深化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各項改革,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進一步調動農民積極性,挖掘農業發展潛力,激發鄉村活力。 人才隊伍須建強。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批農民進城務工,許多農村成為“空心村”,缺乏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帶頭人。鄉村振興是個大事業,有廣闊的舞臺,可以有大作為。要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激勵更多優秀人才到農村發展,選派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到農村一線工作。同時,加強農村干部的培養、配備和使用工作,加大新型農民的培訓力度,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五 區域協調奏新曲 浩蕩春風起,千年大計定。2017年4月1日,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猶如平地春雷,響徹大江南北,迅速成為海內外高度關注的焦點。看清大棋局,方能明白每一處落子的深意。“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一招妙棋。 這些年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老少邊窮地區加緊追趕……隨著一個個重大戰略付諸實施,區域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但必須承認,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突出,不同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依然較大。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就是從全局和長遠的高度,給出破解這一發展難題的根本之策。 區域協同“交響樂”。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發展基礎和條件差異很大。必須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繼續深入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優化的“四大板塊”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區域協同的“交響樂”不是各吹各的號、各奏各的調,而要建立區域間的協調機制,實現東中西、南北方錯落有致、協調發聲,演奏出美妙動聽、氣勢恢宏的發展樂章。 重點輻射“領頭唱”。合唱要靠領唱帶,發展還需領頭雁。現代經濟發展經驗表明,核心地帶對周邊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輻射和帶動作用,世界上諸如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倫城市群和日本關東經濟圈等的發展歷程也證明了這一點。目前,我國有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中原和哈長等重點區域和城市群,形成了多個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極。今后,要重點優化提升城市群內部分工和功能整合,發揮其在制度創新、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上的引領作用,帶動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陸海統籌“協奏曲”。縱觀人類發展史,走向海洋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我國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海洋蘊藏著寶貴財富,是國際競爭的戰略要地。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建設海洋強國,是我們順應世界潮流、拓展發展空間、增強國際影響的重大戰略抉擇。我們將堅定走向海洋,依海富國、以海強國,走出一條陸海統籌、人海和諧的藍色發展之路。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國經濟發展到了闖關奪隘、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猶如浩然東風,必將助力東方巨龍蓄勢騰飛,抵達富強中國新天地。 微言 ◆實體經濟是身軀,科技創新是筋骨,現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資源是大腦,只有它們融為一體,才能成長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產業巨人。 ◆穩中求進不是一味求穩、不敢作為,而是把握好度、順勢而為。 ◆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東部雄起,中部崛起,西部奮起,東北興起,形成中國經濟全面躍起的新態勢。 深度閱讀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人民日報》2017年2月6日。 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2017年12月21日。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7日 09 版) |
相關閱讀:
- [ 02-27]擘畫民生新圖景——我國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巡禮
- [ 02-27]港交所就新經濟公司上市制度征詢市場意見
- [ 02-27]林鄭月娥:希望香港成為新經濟企業首選融資平臺
- [ 02-27]社交APP催生“一個人”經濟:佛系青年喜歡任性獨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