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制圖:蔡華偉 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平均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走進影院 中國電影,勢頭正勁(解碼) “你看了幾部電影”,成了不少中國人春節假期見面時最常見的問候語。看電影不僅成了中國人新年俗,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算下來,7天長假,平均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走進電影院。 3月1日,將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一周年的日子。這部中國文化領域的第一部法律,自進入立法議程之始,就肩負著推動中國由世界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重任。法律實施一年后的今天,它讓人們切實地感受到,它給中國電影帶來的變化是實實在在的,它對中國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對中國社會就業和經濟發展轉型的推動可圈可點。 產業活力極大釋放 票房再創新高,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認同感和喜愛度越來越高 2018年春節長假期間,全國電影票房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總票房達5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6.9%。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 如果說票房只是衡量產業發展的一個數字指標,還不足以說明整個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那么,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數據則可以看出,2018年春節檔期滿意度得分為83.4分,是迄今為止春節檔調查中的最高分。不僅觀眾對國產影片的認同感和喜愛度越來越高,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影的科學綜合評價體系已經建立,并且日益豐滿,進而為新的電影創作提供指引。 這一切,離不開《電影產業促進法》為中國電影繁榮發展提供的根本法律依據——將電影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家制定電影及相關產業政策,使電影產業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減少審批項目、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規范審查標準;國家支持創作、攝制各類優秀國產影片,地方政府對電影創作、攝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幫助;在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用匯等方面對電影產業采取優惠措施,激勵資本投入、降低運作成本……電影從業者們一致認為,從《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那一天開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將電影產業視為重點,國民經濟的各行業、各部門都開始積極配合電影產業發展。 2017年,全國共生產故事片798部,中國銀幕總數超過北美,成為全球容納量最大的電影市場,中國電影市場規模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二,與全球第一大市場的差距迅速縮小。 曾有人擔憂,面對強大的好萊塢,中國電影市場規模的擴大會不會是“養大了羊,招來了狼”?針對這個問題,《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電影院放映國產影片的時長不得低于年放映電影時長總和的2/3,這無疑為國產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的保障。 2017年全國559.11億元票房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中國電影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影片《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國產電影可以在本土市場占據主要份額的國家,可以說,中國電影已經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格局。 |
相關閱讀:
- [ 02-26]爭議性影片獲第6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 [ 02-25]各地華人熱衷春節觀影 中國電影海外票房飄紅
- [ 02-24]綜述:貼近現實的柏林電影節
- [ 02-23]主旋律文化如何成為“紅海蛟龍”(評論員觀察)
- [ 01-24]阿米爾·汗電影風行中國的啟示
- [ 01-24]譚飛:印度電影為何能佳作頻出
- [ 01-22]福州去年電影票房達5.69億元 繼續穩居全省第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