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動力變革
2018-03-02 12:28:1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核心提示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更是一個轉型中的大國。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其中加快動力變革是關鍵和基礎,以此切實、持續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形成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發展新局面。 話題一:加快動力變革是關鍵和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那么,怎么來理解這“三大變革”呢?我理解,質量變革是主體,效率變革是重點,動力變革是關鍵和基礎。 其一,質量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追求。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質量不高,在關鍵性技術、產品質量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比如,我國出口產品國內附加值比重僅為68%左右,明顯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需求變化,加快提升供給體系質量,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升級,已成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 其二,效率是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低效率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推動效率變革,就是要填平各種低效率洼地,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一個穩固基礎。 其三,動力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一方面,在要素成本上升、環境問題嚴峻、經濟全球化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如果繼續沿用傳統增長模式,不僅無法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而且會使高庫存、高杠桿、高成本、低效率、低質量等結構性矛盾繼續累積,進一步加大經濟運行風險;另一方面,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不斷出現,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的必由之路,是釋放資源活力、激發增長新動力的必由之路。 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推動“三大變革”的重要目標。從國際經驗來看,實現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依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提高,從而形成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同樣,推動經濟效率變革與動力變革,最終也要以能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對高質量發展的貢獻為衡量標準。從現實情況看,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目標推進“三大變革”,仍需在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破題發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總的看,加快動力變革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的重要條件。實現質量變革,需要推動過度依賴資源環境的發展方式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與科技進步的發展方式,使創新成為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強大動能;實現效率變革,需要依靠體制變革與開放創新,著力發展高水平的實體經濟,全面提升要素供給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三大變革”,動力變革是關鍵和基礎,由此推動效率變革,進而促進質量變革,從而形成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發展新局面。 |
相關閱讀:
- [ 02-28]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 [ 02-27]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憲法根基——廣大干部群眾堅決擁護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
- [ 02-27]【專家談】與時俱進,著力推進憲法發展與實施
- [ 02-27]河北唐山2017年與京津合作億元以上項目400項
- [ 02-27]圖解|京津冀協同發展給三地人民帶來哪些實惠?
- [ 02-27]人民網評:堅定自信走好中國政治發展道路
- [ 02-27]中國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