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陳春平: 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貢獻巨大 2017年,我國經濟交出亮麗“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邁入80萬億元大關,6.9%的增速是我國經濟年度增速自2011年下行以來的首次回升。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發展不僅讓國內人民受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升。根據測算,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 在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陳春平看來,中國經濟的中高速發展,為世界帶來的不是“獨奏曲”,而是增加福祉的“交響樂”。 “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全球經濟穩步復蘇的進程中繼續發揮‘助推器’‘壓艙石’作用。我國實體經濟回暖,對世界實體經濟恢復起著愈發重要的作用。”陳春平代表說。 陳春平代表認為,為提高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我們要狠抓財政收支質量提升;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決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聚焦發力深度貧困地區,支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支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僵尸企業”的處置。(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溫濟聰)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城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紅宇: 護航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一帶一路”建設4年多來取得重大進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實現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拓展市場。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城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紅宇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可以進行信息交流,為企業提供當地的法律、稅收、司法體系等信息。此外,政府機構之間可以簽署相關協定或備忘錄,如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關稅互惠協定等,加強對中國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 同時,“走出去”企業應該尋求專業的法律服務。法律服務企業能夠幫助企業對接投資目的國的律師事務所,進而了解當地的法律、司法狀況,財務、稅收等要求,以及解決后續爭議。同時,可以幫助企業發現項目潛在風險,提供規避風險的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劉紅宇委員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文化、法律等很多方面與國內有較大差異,企業在進入“一帶一路”市場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最好尋求專業法律服務機構的幫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廉 丹 周 劍)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徐州市市長周鐵根: 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近年來,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廣受關注。中國已全面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中,并承擔了自己的國家自主減排貢獻。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徐州市市長周鐵根表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明這絕非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長遠發展方向和目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 周鐵根代表介紹,多年來,徐州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持續實施生態恢復、污染治理與景觀重建。5年來,累計淘汰燃煤小鍋爐3816臺,共計5107.831蒸噸;對全市1233條大溝級以上河道、72座中小型水庫全面建立市、縣、鎮三級河長制,構建水源保障體系。如今,徐州重構了極富特色的山水城市骨架,成功實現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完美“逆襲”,獲批創建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并被工信部授予“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示范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薛海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賈慶國: 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賈慶國認為,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要想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就必須參與全球治理。全球治理通過參與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直接服務于安全、經濟、環境、健康等多方面國家利益的需求。 賈慶國委員表示,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無論是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還是主辦APEC北京會議、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國都為解決世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讓各國得到有益借鑒。 賈慶國委員認為,中國也在積極推動國際經濟治理機制的改革,例如推動建立亞投行。同時,中國致力于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中的份額和發出聲音的力量,倡導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的發展機會,幫助發展中國家盡快地實現自身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周明陽)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扶貧開發辦主任李建: 協作減貧實現共同發展 “去年,中國有1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些實際行動為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共同發展作出了貢獻。”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李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中國系統性國別診斷報告》提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推動貧困人口數量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和規模下降,預計2018年中國極端貧困率將降至1%以下。李建代表認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李建代表介紹,過去五年,貴州省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70.8萬人,平均每年減貧130多萬人,其中2017年減貧123萬人,貧困人口減少到280萬人。李建代表表示,開發式扶貧,用發展帶動減貧是關鍵。貴州將進一步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從單向幫扶向雙向協作轉變,用好東部市場和發展要素,更好地發揮貴州省的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雙向交流,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重點在強基礎、扶產業、促旅游、支教育、助醫療、育人才、接勞務等方面加強協作,打贏扶貧攻堅戰,進一步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新偉 陳果靜)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 對外開放大門會越開越大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同樣離不開全面開放體系的支撐。”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高融昆委員表示,海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服務開放型經濟建設,我們要加快推動開放創新和效率提升,以開放提升新優勢、引領新發展。當前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緊密相連,中國經濟在邁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過程中,離不開全球化的視角,更需要加大全面開放的力度,進一步提升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和能力。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高融昆委員介紹,近年來,上海海關在自貿試驗區推出了31項制度創新,其中21項在全國復制推廣。 “開放不止步、改革再出發。我們要把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新起點,堅守‘要為國家作貢獻’的使命和擔當,接過改革創新的接力棒繼續前行。”高融昆委員說。 |
相關閱讀:
- [ 03-05]法媒:兩會“深改”凸顯中國不斷探索真理的執政態度
- [ 03-05]各地干部群眾矚目全國兩會 民生熱點期待“兩會答案”
- [ 03-05]兩會交響,奏響自信之歌
- [ 03-05]習近平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習近平"兩會時間"
- [ 03-05]習近平兩會“下團組” 為何首選這個界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