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談養老:人才、政策、資金一個都不能少
2018-03-07 15:04: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趙舒文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人大代表談養老:人才、政策、資金一個都不能少 中新社記者 陳林 崔濤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兩會期間,多名人大代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以自己親身經歷,講述基層養老工作。 中新社發 謝云松 攝 “高齡殘疾人和失能失智老人需要更加專業的護理服務,而我們也重點在這方面探索。”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說,要提升養老服務水平,需要加強養老服務產業人才隊伍建設。 1976年7月28日凌晨6時出生的楊震生,是唐山震后廢墟上出生的嬰兒。 出于自身特殊的經歷,楊震生大學畢業后主動要求參與民政工作,并最終如愿以償,成了唐山市截癱療養院的一名工作人員。 自從來到唐山市截癱療養院,十七年如一日,楊震生用心呵護截癱傷者,把他們當成自己的長輩和朋友。 楊震生說,這些截癱傷者年事已高,其中年紀最大的已經93歲了,如果不加強學習新的職業技能,很難滿足這些老人們新的護理需求。 在楊震生看來,養老產業發展關鍵在于培養專業的護理人才,提高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和社會地位,不斷加強培訓管理,此外,還應積極探索社工、志愿者及相關社會組織在養老服務中的作用。 “現在養老服務市場還處于探索階段,需要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全國人大代表、邯鄲廣平縣劉貴芳愛心敬老院院長劉貴芳這樣描述自己的觀點。 劉貴芳從18歲起就擔任鄉村醫生,在鄉村行醫的過程中,農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嚴峻生活狀況讓她下定決心籌建了一家醫養結合的敬老院,為此她賣掉了兒子的婚房和汽車。 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劉貴芳進行了一些創新和突破,比如和鎮里的衛生院合作,在居家養老延伸上,和周邊村子379名老人簽約,提供健康指導、預約診療、定期體檢、上門巡診等服務。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涿州刁四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周松勃表示,養老產業是“陽光產業”,但是目前養老產業面臨的困境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資金問題。大部分的養老機構是公益性質的,收入微薄,很難維持正常運轉。而一些私人養老機構收費較高,工薪階層和農民收入較低,難以承擔。 對此,周松勃深有體會,30余年行醫過程中他積攢了幾千張村民欠條,累計欠賬幾十萬元人民幣,而這些欠款周松勃根本沒打算討要。周松勃呼吁社會愛心人士、慈善機構和公益養老機構進行合作,提供資金幫扶,讓醫養結合在農村中推廣。 多名來自醫療界的人大代表表示,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已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相信未來“人才、政策、資金一個都不會少。”(完) |
相關閱讀:
- [ 03-07]聚焦兩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融入國家發展 共享繁榮
- [ 03-07]南靖縣下發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全國“兩會”期間安全生產工作
- [ 03-07]福州市多措并舉強化全國“兩會”期間安全生產工作
- [ 03-07]晉江市安監局開展節后及“兩會“期間安全生產檢查活動
- [ 03-07]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從“兩會金句”讀懂中國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