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憲法修正案草案
2018-03-08 07:23:49??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林雯晶 |
分享到:
|
為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大作用,有必要對憲法作出適當修改 我國憲法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和基本規律,就是憲法必須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河東區委書記李建成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對于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意義重大。 “憲法修正案草案充實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的內容,從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高度,確定了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證,將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前進。”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認為,修改國家主席任職方面的有關規定,是著眼于健全黨和國家領導體制,在憲法上作出制度安排。 呂紅兵說,黨的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主席的任職規定保持一致,是符合我國國情、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設計,是保證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三位一體”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有利于完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有利于堅持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 “憲法修正案草案調整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容,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有利于引領全黨全國人民把握規律、科學布局,在新時代不斷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市長張建慧說。 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作出新規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代表委員們表示,憲法修正案草案及時確認黨和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體現實踐發展和時代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憲忠表示,憲法修正案草案賦予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增加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等,是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行穩致遠提供堅實保障。 “憲法修正案草案增加有關監察委員會的各項規定,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彭靜說,這必將為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奠定堅實憲法基礎。 “從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充實完善愛國統一戰線和民族關系,再到充實和平外交政策,憲法修正案草案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國政協委員、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莉娟深有感觸地說,“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憲法修正案草案在‘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中增加了‘和諧’二字,反映了黨中央對民族關系的高度重視,我深受鼓舞,也將盡我所能去維護和加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謝勇說,這次憲法修改嚴格按法定程序進行,既遵循了憲法法律的發展規律,更是恪守法治精神的體現,確保憲法修改符合民主法治程序。 我國憲法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這是我國憲法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一條基本規律。代表委員們認為,回顧我國憲法制度發展歷程,我們愈加感到,我國憲法同黨和人民進行的艱苦奮斗和創造的輝煌成就緊密相連,同黨和人民開辟的前進道路和積累的寶貴經驗緊密相連。由憲法及時確認黨和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以更好發揮憲法的規范、引領、推動、保障作用,是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
相關閱讀:
- [ 03-07]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分組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 許其亮張又俠參加審議
- [ 03-07]王晨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摘要)
- [ 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摘要)
- [ 03-06]3月7日:人代會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
- [ 03-05]王晨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 [ 03-05]張業遂:2018年將制定或修改二十多部法律
- [ 03-04]韓方明委員:憲法宣誓制度是國家政治文明的體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