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日內瓦3月7日電 (記者 德永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7次會議召開期間,中國人權研究會一行7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舉辦“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邊會。 四位土生土長的藏族學者和撰寫多本有關西藏著作的法國作家布雷斯勒在會上發言,就頗受關注的多個議題予以闡釋,旨在讓外界更深入地認識西藏文化,了解西藏發展。 談及西藏文化保護,現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鄭堆指出,真正的保護源于對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保護西藏文化應全面認識藏文化,然后在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保護、傳承和弘揚。 他強調,西藏文化包容性很強,保護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它與時俱進地發展,而不能因為西藏文化歷史悠久,非常獨特,“就把它關起來,或者作為欣賞對象放到博物館里”。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所研究員格桑卓瑪指出,隨著西藏現代化和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積極的傳承態度,實現西藏文化的“活態保護”。 她向聽眾介紹了西藏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例如唐卡是藏民族獨特的藝術形式,目前西藏專職唐卡畫師超過2000人,2016年年產值突破一億元;而專門帶到會場的一個U盤,代表著西藏日益興盛的文化創意產品。 格桑卓瑪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西藏共有各類文化企業4680家,從業人員3.2萬人;2016年,西藏文化企業年產值超過30億元。 談及西藏教育發展與人權保障,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扎洛表示,西藏通過雙語教育、寄宿制教育、遠程教育等“因地制宜”的方法,保障了新一代藏族人文化權、受教育權等基本人權;西藏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晉美旺措說,西藏已建立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實現了所有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從學前到高中階段15年免費教育。 2007年起數次進藏的布雷斯勒與西藏結下深厚情緣,迄今出版《穿越西藏》、《發現西藏》等多本著作。她在發言中指出,很多西方人對西藏存在認知盲點,致使無法理解今天的新西藏和現代西藏。 她舉例,有些西方人從沒想過在海拔如此之高、氧氣如此之少的地方,西藏人是如何生活,多年來中國政府卻在致力解決西藏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因此西方應認識到西藏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必須換一種眼光”,通過民眾生活和民生視角去了解西藏。(完) |
相關閱讀:
- [ 08-31]印度聯邦議會議員談西藏朝圣之旅
- [ 07-26]尼泊爾8.1級地震三月:西藏“復制”一個樟木鎮
- [ 05-19]受尼泊爾強震影響 西藏兩地南移60厘米
- [ 08-31]西藏那曲地區尼瑪縣發生4.6級地震 震源深度6千米
- [ 09-28]日本僧人河口慧海離藏日記被發現 曾偷渡潛入西藏地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