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從政協聯組會到內蒙古、廣東、山東代表團,習近平已經到過四個團組。“功成不必在我”意在打基礎、謀長遠;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扶貧既要下決心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五天四次重要講話,習近平給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不少新要求。
1.樹立正確政績觀
“既要做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3月8日,習近平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再提政績觀,給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他說,“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那么,什么是正確的政績觀?用一句話簡單概括,就是“既要做顯績,也要做潛績”。
眼下,不少領導干部雖然干勁很足,但“新官不理舊賬”、政策“翻燒餅”、上馬“面子工程”等現象依然存在。說到底,還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正是從這一角度,習近平為各級領導干部樹立了干事創業的高標準: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經過歷史沉淀后真正的評價。
3月8日,習近平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新華社盛佳鵬攝
2.思維方式別停留在老套路上
3月5日,習近平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的一句話令人警醒:“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習近平看來,這是一個必須跨越的關口。
轉變思維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已經多次提及。
在內蒙古團,他強調,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在廣東團,他叮囑,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在山東團,他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求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怎樣才能告別“老套路”?習近平也支了招: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