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秘書處法案組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法案組副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鄭淑娜就憲法修正案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燕雁攝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更名為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具有重要意義
沈春耀介紹,根據(j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中的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更名為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在憲法修正案草案的審議過程中,得到了很多代表積極響應,大家覺得這個舉措貫徹了黨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工作。
他說,把法律委員會修改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在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這個層面上首次出現(xiàn)“憲法”二字,是加強全國人大憲法方面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
沈春耀說,我們建立了一整套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個體系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要推動憲法實施。憲法方面工作還包括憲法監(jiān)督、憲法解釋,推進合憲性審查,配合憲法宣傳等。黨的十九大對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提出了新要求,有關憲法方面的工作將會得到加強和提升。
憲法宣誓制度入憲是對這一制度的加強和提升
沈春耀說,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目的是為了教育和激勵國家工作人員忠于憲法,維護憲法,尊崇憲法,維護憲法權威。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做出了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兩年多來,全國各級國家機構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都依法進行憲法宣誓,2016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實行憲法宣誓制度,迄今已舉行了12次45人次的憲法宣誓。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舉行憲法宣誓儀式,這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沈春耀說,黨中央高度重視憲法宣誓制度,此次在憲法中把這個制度確定下來,是對這一制度的進一步加強和提升。
在談到地方立法權問題時,鄭淑娜說,為保障法治統(tǒng)一,立法法中規(guī)定了設區(qū)的市在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時不能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本省的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地方性法規(guī)要經(jīng)過省一級的人大常委會批準,通過省人大常委會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