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大家都很關注經濟話題。 中國經濟怎么樣? 兩會傳來消息,中國提供著最高的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高速鐵路網,中國科技創新在諸多領域實現并跑、領跑…… 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斷創造著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奇跡。讓人不得不驚嘆,厲害了,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有底氣 2017年中國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經濟年報! 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兩會記者會上介紹說,2017年我們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82.7萬億元。按照2017年12月31日的匯率計算,超過12.2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借用現在熱播的紀錄電影名字來形容中國經濟,就是‘厲害了,我的國’。”何立峰說,我們對2018年GDP實現6.5%左右的預期目標是充滿信心的。 不僅是這些,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字,更是支撐著這樣一份自信和底氣。 五年來,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 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此外,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寬帶網,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 5年時間,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迎刃而解,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付諸實踐,凱歌行進的中國猶如穿梭于大地的“復興號”高鐵,奔行不息駛出現代化的加速度。 創新跑出“加速度” 載人航天、量子衛星、“中國天眼”等大國重器……當前中國創新成果呈爆發之勢。在這一輪的全球創新競賽中,我國從“跟跑者”到“并跑者”,進而成為一些領域的“領跑者”。 數據顯示,201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國際科技論文總量比2012年增長70%,居世界第二;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量首次超過德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前列,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我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創新大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關村智造大街總經理程靜表示,5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成為全世界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同時整體創新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新興產業新興技術全方位推進,形成了多主體創新協同發展新格局。 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 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全國兩會一大熱詞,也是中國經濟面向未來的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5日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從兩會傳遞的系列信息看,推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圖景愈發清晰: 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更加注重“品質”:從部署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等產業發展,到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系列政策部署,都將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根本上是為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品質革命。 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2018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更加注重“效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保持了連續性和穩定性;單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綠色發展成為“風向標”。 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從中國速度轉向中國質量……中國經濟正用新姿態,擁抱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 世界點贊 世界眼中的中國兩會,展現著新時代中國的意氣風發! “中國兩會對全球事務有著巨大影響力”“是時候對中國的突飛猛進有清醒的認識了”“中國方案為世界提供借鑒”……來自世界的這些敘述,折射著探尋成功秘訣的目光。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著眼自身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中國,日益為全球治理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的成功故事與世界經濟的命運緊密相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戴維·利普頓這樣評價。“世行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信心,對中國持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有信心。”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為中國點贊。 保加利亞記者協會主席斯杰內卡·托多洛娃表示,中國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中國經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沙特—中國商務理事會成員納伊夫·穆布提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所在,中國經濟保持穩健將為世界經濟提供強勁動力,中國經濟發展也將為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發展是最好的紀念, 中國經濟正用新姿態, 書寫新答卷。 ? |
相關閱讀:
- [ 03-11]代表委員議國是: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