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文化強國新期待 聽聽兩會上的文化好聲音
2018-03-14 09:20:4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林雯晶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王瑩)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要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如何建設文化強國,文化管理者、文藝工作者有哪些美好新期待,聽聽兩會上的文化好聲音。 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 在3月13日進行的“部長通道”上,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指出,做好文化遺產工作核心是圍繞四個字:保護、利用。在文物保護方面,一是建立和落實好文物保護責任制。二是加大追責力度。三是嚴厲打擊文物犯罪活動。四是把文物保護納入法治軌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雒樹剛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于民間、死于廟堂,只有和群眾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才有強大的生命力。非遺需要融入時代,融入生活。在文化遺產利用方面,雒樹剛表示,利用好文化遺產,首先是讓人民群眾“無障礙”“零門檻”接觸文化。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3月3日進行的“部長通道”上表示,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線、紅線和生命線,文物安全工作永遠是零起點。在3月10日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讓文物“活起來”是一篇大文章,遠不止是制作一些文物衍生產品,或者進行一些文物開發就能完成任務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國各地有上百萬件珍貴出土文物長期積壓在各級各類考古發掘單位,文物資源閑置情況嚴重。應采取得力措施讓文物“活”起來,講述“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弘揚傳統文化 在3月5日進行的“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農民楊昌芹說:“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農村脫貧致富,應當深入挖掘當地傳統的民族文化、當地特色資源,這遠比直接用金錢幫助他們更有意義?!?/p> |
相關閱讀:
- [ 03-13]福建省文化廳網站全新上線
- [ 03-12]茶學帶頭人破解誤區 市圖茶文化系列講座“火”了
- [ 03-12]鼓西街道綜合文化站:讓生活更美好
- [ 03-11]日媒:咖啡文化正在華扎根 中國人飲食不斷西化?
- [ 03-11]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游節啟動
- [ 03-10]福州: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游節開幕
- [ 03-10]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補齊“精神短板” 助力精準扶貧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