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科技最前沿,代表委員帶你“刷”自豪感
2018-03-15 20:26: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孫靖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15日電 題:展示科技最前沿,代表委員帶你“刷”自豪感 新華網記者王子暉、汪亞 兩會上的科技新聞這幾天不斷刷屏,朋友圈里都是滿滿的自豪感。 隨著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越來越多科技領域的代表委員走到臺前,暢談他們研究的最新進展。 1.載人航天全面進入空間站新階段 楊利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航天員):黨的十九大前,我國的空間實驗室項目圓滿結束,載人航天全面進入空間站新階段。今年將選拔第三批航天員,數量上比前兩次都有增加,選拔航天員的種類也發生了變化,除駕駛員外,還將選拔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 2.“嫦娥四號”將完成人類首次對月球背面著陸探測 吳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將是人類首次對月球背面著陸探測。我們將在‘嫦娥四號’的中繼衛星上搭載兩顆小衛星,做射電干涉試驗,探測宇宙“黑暗時代”。 3.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 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在當前信息安全遭受很大威脅的情況下,量子通信提供了一種不能被破解、竊聽的安全的信息傳輸方式。這種技術在國防、政務、金融等方面,在銀行轉款、個人隱私保護等事項上,都會起到比較好的作用。通過后續五到十年的努力,我們希望能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來保護千家萬戶的信息安全。 4.引力波探測追尋宇宙起源的奧秘 張新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去年,我國在西藏阿里啟動了“阿里計劃”,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原初引力波觀測站建設項目。項目進展順利,一期觀測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這個觀測站將于2020年開始觀測,2022年出成果。原初引力波是宇宙開端產生的引力波,蘊含著宇宙起源的奧秘。我們希望給出一張北天區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極化最好的天圖。 5.“智能京張”動車組將實現自動駕駛功能 趙紅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我們的研發團隊會按照打造“智能京張”精品工程的要求和2022年冬奧會的要求,研制京張智能高鐵動車組。將在“智能京張”動車組上實現自動駕駛功能。從列車啟動加速,到減速停車,司機只要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完成。 6.C919駕駛艙人機高度融合 吳光輝(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C919具有人機高度融合的駕駛艙,通過駕駛艙的自動化設計和邊界保護,力求使飛行員在駕駛艙實現無憂操縱。C919還選用了當今比較先進的技術,如集成模塊化的航電系統,全電傳的三軸飛行控制系統,以及變頻的供電系統,還在飛機材料上選用了鋁鋰合金。預計到2021年,C919將交付給首家用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 7.中國高鐵進軍高速磁懸浮列車、真空管道飛行列車 盧春房(全國政協委員、京滬高鐵建設總指揮):未來中國高鐵在科技創新方面將要做的幾項重要工作。第一是打造安全高鐵,要通過人防、物防加技防共同保安全;第二是打造智能高鐵,要研發環境感知、自學習、自決策的技術;第三是打造更快高鐵,要研發高速磁懸浮列車、真空管道飛行列車;第四是打造綠色高鐵,要研發更節能、更環保、噪音更小的動車組列車,等等。 8.中國芯守護國家芯片安全 鄧中翰(全國政協委員、“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沒有芯片安全,就沒有信息安全、國家安全。“星光中國芯”團隊近期研發出了一款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神經網絡處理器——“星光智能一號”芯片。這一技術在“天網工程”“雪亮工程”中得到廣泛使用,為打擊犯罪、維護國家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星光智能二號”也將在今年發布,這款芯片能耗更低,運算速度是原來的16倍。 |
相關閱讀:
- [ 03-15]如何增強百姓科技“獲得感”?科技部部長列出著力點
- [ 03-13]新時代,科技創新面臨哪些新使命?科技部部長指出發力方向
- [ 03-12]由跟跑到領跑,不加強基礎研究無路可走——科技界別委員熱議前沿突破
- [ 03-12]邱水平:人民法院要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
- [ 03-10]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補齊“精神短板” 助力精準扶貧
- [ 03-10]萬鋼: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逐步地轉向領跑
- [ 03-06]創新驅動建設科技強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