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在改革中堅定制度自信
2018-03-18 12:20:13? ?來源:求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從黨的十九大到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生動地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堅定制度自信,把握我們社會主義先進制度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固化成果,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基礎上。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一方面沖破“一大二公三純粹”的傳統體制對社會主義生機活力的禁錮,中國人民創造財富、共謀發展的激情和活力得到空前釋放;另一方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避免了蘇聯東歐所謂“多元化”改革所導致的和平演變悲劇,沒有犯顛覆性錯誤。 獨特的歷史、獨特的國情和獨特的文化塑造了中國制度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色就在于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結合起來,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結合起來,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結合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結構堅持“主體”與保持“多樣”相統一,既不同于蘇聯傳統單一公有制社會主義相區別,又與多元化民主社會主義相區別,中國社會在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中促進了和諧。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十九大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第一條,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又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中國制度的中國特色更加鮮明地彰顯出來。 堅定制度自信,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先進制度的明顯優勢 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實行一院制,我們不搞西方的兩院制。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總體架構是分工不分權,制約不制衡。其分工性與制約性,體現現代政治的民主性基本特征和人類政治文明的共同價值;而非分權性與非制衡性,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人民性與中華文化的和諧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國家有一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凡是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我們說搞經濟體制改革全國就立即執行,我們決定建立經濟特區就可以立即執行,沒有經過那么多的反復,互相牽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就這個范圍來說,我們的效率是高的。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架構下,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政府、司法機構不存在西方“三權分立”那樣的相互掣肘,為保障政府迅速、協同、高效的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證。 中國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促進現代化各項事業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增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我國社會主義先進制度的明顯優勢已被實踐所證明。 堅定制度自信,在改革中展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制度的強大自我完善能力 我們的制度自信不是制度自滿,中國制度并非完美無缺。我國目前總體制度高效率,但具體體制存在低效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具有全權性和權力至上性。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憲法原來規定的“一府兩院”制度變成了“一府一委兩院”。根據憲法修正案,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一改革對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證公職人員高效工作并避免腐敗,具有重大意義。 改革政府機構,就是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又堅持在實踐中完善和發展這些制度,使中國制度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更加有效的機制,能夠更加順暢地運行,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作者系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