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矛盾呼喚新變革 黨的十九大開幕翌日,香港《南華早報》刊文指出:重新定義社會主要矛盾,暗示中國今后多年、甚至幾十年的經濟發展重心將發生變化。 步入新時代,面對新矛盾,發展,需要別開生面。 “落后的社會生產”聚焦的是發展,解決的是從不發展到發展的問題;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關鍵詞還是發展,只不過此發展已非彼發展。 正如多年以前,鄧小平同志所言: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 處在“發展起來以后”階段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站在了破解難題的最前沿:“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后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十九大報告點明破題之鑰:“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這個新表述講的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而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必須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思路不能窄了。”冷溶說。 提出矛盾是解決矛盾的前提,解決矛盾是推動發展的動力。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論斷,既堅持了發展是第一要務,又為發展創新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新矛盾呼喚新變革: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開啟一場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深刻革新。 長江之畔,湖北宜昌。 2017年前11個月,這個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2.6%,地方財政總收入同比下降8%。 數據回落的背后,是一座工業大市力破“化工圍江”的壯士斷腕之舉。2017年,宜昌關停25家沿江化工企業,邁出長江沿線化工企業“清零”3年行動的第一步。 “地方財政收入下降,環保支出增加,我們不是沒有壓力,但為了還長江一江清水,這個腕必須斷!”宜昌市副市長袁衛東坦言。 是否只能重復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老路?靠加大投資托起增長的模式走不通了,如何走出一條可持續的新路? 從大開發到大保護,“宜昌之問”和“長江之問”,正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問,也是經濟新常態下,整個國家必須作出的戰略抉擇。 如果一邊是越來越現代化的城市,一邊是越來越蕭條的鄉村,那就不能算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實現平衡、充分的發展,“三農”是必須克服的最大短板。 2018年2月初,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文件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擘畫出一幅新時代中國農村巨變的壯美藍圖。 “這將是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是鄉村的全面振興。”中央農辦主任韓俊說。 ——新矛盾呼喚新變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中國經濟向高質量轉變的發展創新。 “需”與“供”,構成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面。 需求一側,因著美好生活而變得豐富多元;相應地,供給一側,也須完成由量而質的嬗變。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正在推動中國走上新發展之路。 貴州是一個縮影。 這片脫貧攻堅的決戰重地,因地處長江和珠江上游、面對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必須尋找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的新路。 唯有創新驅動,才能持續發展。 在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發展戰略支撐下,貴州創新發展之路越走越寬。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位居全國第一,自2011年以來,地方經濟增速已連續7年、28個季度位居全國前列。 “在經濟整體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同時,一些地區通過搶抓機遇,充分利用一體化市場、開放型經濟和現代化技術,可以超越原有經濟結構實現跨越式發展。”寧吉喆說。 ——新矛盾呼喚新變革: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改革,同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地聯系在了一起。 40年前,改革開放開啟了一場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偉大革命。革命的對象,正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其價值取向則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黨的十九大作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論斷,這是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充分肯定,是40年一以貫之推進改革的邏輯必然。”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龍平平說。 今天,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超越空間地域范疇,也不只限于經濟領域之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相互交織,相互作用。 “這要求我們運用系統思維,用全面深化改革的辦法,破除那些造成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說,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我們必須堅定改革開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向世人宣示。 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守牢風險底線,開拓發展創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正在迎來一場艱難而華麗的轉身。 “習近平正在帶領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完成這個轉折。”美國探索頻道紀錄片《中國:習近平時代》點評。 |
相關閱讀:
- [ 03-18]歷史選擇了習近平
- [ 03-18]零的突破!中國輪椅冰壺隊奪得中國冬殘奧會歷史首金
- [ 03-18]冬季殘奧會歷史首金 中國輪椅冰壺隊平昌折桂
- [ 03-17]創造歷史!中國輪椅冰壺隊擊敗加拿大,挺進決賽
- [ 03-17]南平把握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開啟綠色發展的華章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