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創新,構筑產業體系的新支柱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審議時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創新進入活躍期,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瑞軍代表認為,廣東要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創新驅動支撐走在前列,形成打造科技創新強省的“雁群”效應、“雁陣”格局。“我們要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頭雁’,發揮導航引領作用;以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力軍,支撐起‘雁群’的主干;以振興粵東西北地區創新發展為生力軍,形成龐大的后備接續力量;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為‘雙翅’,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王瑞軍說。 談及回去后的打算,劉慶峰表示,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中,要繼續加強源頭技術的研發創新:“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下一步我們要推動人工智能數理統計建模與腦科學的交叉融合研究,發展以人工智能為導向的類腦研究和應用;另一方面也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將研究機構的成果在企業進行產業化落地,將企業云平臺上的大數據資源面向學術界和創新創業企業進行開放共享。” 鐵路的大發展,貨運的大增量,急需科技創新,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郅慧說,鐵路系統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實施以數字調度、數字車務、數字工務、數字電務等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極大地釋放了創新積極性。目前,鄭州北車站數字化分析室、數字化安全監控室、數字化調度指揮中心等已經投入運行,科技化創新成果成為提高鐵路貨運效率的重要載體。 農工黨中央常委壽子琪代表認為,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小創新企業發展中,我們在體制機制、管理效率、人才激勵、環境、氛圍等方面還有很大提高空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急需更多的普惠政策,比如在財政稅收政策上,這么多企業采用不同政策不僅不夠公平,政府也忙不過來。上海嘗試用科技創新券的方式,扶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高校和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可以探索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 蘭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膠廠丁腈橡膠二車間副主任鄭彩琴代表認為,國家要制定出臺支持創新型高技能人才落戶、子女就讀、配偶就業等精準政策措施,解決其生活后顧之憂;同時,建立健全晉職、晉級和獎勵制度。對西部落后地區,資金、科研等給予更多扶持,增強人才培養力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主導產業企業加強研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金量和核心競爭力。 “中國要強大起來,一定要靠創新。要將科技創新應用到各領域,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戰略支撐,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動力。”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代表說。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委員表示,科技創新需要加強法制保障,尤其是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在涉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關鍵核心技術及優勢產業等領域,加大對假冒專利犯罪的打擊力度。依法查辦和加強預防科技創新領域職務犯罪,營造良好環境。 只有抓好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才能搶占源頭創新制高點。“我們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加快建設在粵大科學裝置集群、省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爭取國家支持廣東建設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人才團隊和優勢創新資源,增強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還要著眼于變革性技術和顛覆性創新,主動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領域加快布局重大任務,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掌握競爭主動權,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王瑞軍說,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們的干勁很足。 (本報記者鄧圩、丁汀、龐革平、馬躍峰、姜潔、袁泉、吳勇、韓俊杰、孫振、龔仕建、高炳、肖家鑫、郝洪、付文、郁靜嫻、李家鼎、劉佳華)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0日 13 版) |
相關閱讀:
- [ 03-20]海外僑胞點贊兩會成果:順應時代發展 滿足人民期盼
- [ 03-20]語重心長!習近平兩會告誡領導干部十句話
- [ 03-20]福州市安監局前來永泰縣開展“兩會”期間安全生產督查工作
- [ 03-20]奮力開啟新時代偉大征程|兩會感言:奮斗是幸福的
- [ 03-20]從兩會看民生新獲得:大量民生紅利政策密集釋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