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很多印度家庭對女胎進行選擇性流產,導致印度目前存在6300萬女性的缺口。雖然印度從1994年起就制定了禁止選擇性流產的法律,選擇性流產最高刑期可達3年,但這一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3月21日報道,在印度,選擇性流產絕非新鮮事,但莫迪政府對這一現象采取的應對措施在印度尚屬首次。印度當局史無前例地公布了一組數據,反映該國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同時,也揭露了司法體系的漏洞。 根據印度最近公布的《2017-18年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在自然條件下的男女比例應為1050名男性比1000名女性,但印度的這個比例達到了1108名男性比1000名女性,而導致這一失衡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選擇性流產在該國泛濫。此外,報告還顯示,在印度大約有2100萬年齡在0到25歲之間的女性并不受自己家人的歡迎。換言之,女兒在家中受到的關注和照顧遠少于兒子。 報告警告稱,印度必須遏制這種重男輕女的風氣,因為這將嚴重影響到社會的正常發展。報告還稱,這一現象損害了年輕女性的權益,在她們一生中所享有的生活資源很可能一直少于男性。 報道稱,專家指出,歧視現象體現在女性在獲取食物、接受教育、享受醫療服務等多方面享有的資源都少于男性,而這也導致女嬰和女童的早夭率遠高于男性,造成人口不平等的誘因是多重的,其中嫁妝占據主要地位。 報道稱,雖然印度當局1961年就明令禁止索取嫁妝,但幾乎所有階層的家庭在迎娶女子時都會提出這個要求。索要嫁妝在印度是一個普遍現象,與傳統習慣和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如果女子的娘家不能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就會被瞧不起。實際上,很多女童放棄學業早早外出打工,就是為了攢夠自己的嫁妝。 報道稱,除了嫁妝的問題,女性出嫁后即隨夫家姓氏并喪失財產繼承權,也是導致很多家庭不愿意生女兒的一大原因。 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印度女性的生存環境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倒數第四,僅優于阿富汗、剛果和巴基斯坦。印度的年度報告還顯示,2016年該國女性的工作率僅為24%。這表明,印度女性被家務禁錮,無法外出工作。 報道稱,專家指出,目前解決性別歧視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善女性的受教育情況,但印度在這方面依然任重道遠。(編譯/劉麗菲) |
相關閱讀:
- [ 01-19]內部反對聲強烈 日兩大在野黨結盟計劃面臨流產
- [ 12-15]韓輿論調查:“干政門”對韓流產業的負面影響超過“薩德”
- [ 12-08]擔心澳美難民協議流產 美議員建議澳當局備應急方案
- [ 12-12]黑客爆料:安吉麗娜·朱莉致《喬布斯傳》流產
- [ 10-30]金正恩露面視察聚焦科學軍事 朝韓高層會談恐流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