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王夢達所說,有“婚姻題材金牌編劇”之稱的王宛平最新打造的現實題材劇《好久不見》,就在其中——雖然主題是聚焦時下社會男女的情感困惑,但王宛平巧妙地用了 “編年體”敘事格局,從2003年非典時期開始講述,在劇集中涵蓋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劉翔110米欄奪冠、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舉辦奧運會等諸多時代大事件,展現著時代巨輪下,不同階層的人所經歷的命運變化。 現實題材劇一般不走流量,不靠顏值,也讓大量實力派老戲骨紛紛“出山”,投入創作熱情,記者從多家衛視獲悉,張國立、宋丹丹、江珊、潘虹、吳孟達等人,近期都紛紛亮相現實題材新劇。 品質才是硬道理 要接地氣不“懸浮” 盡管現實題材劇集在熒屏上和電視劇交易市場一片紅火,但已經有許多創作人開始靜下心來思考其提升之路。 在不久前剛剛舉行的2018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就有不少電視劇制播方提及現實題材劇作的出路與品質提升問題。針對國內熒屏容易“一窩蜂”走入模式化的跟風行為,曾打造《我的前半生》的制作人黃瀾認為,除了尋找大眾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入點,現實題材劇的劇本往往需要兩年以上的打磨,“沒有時間的投入,很難真正讓細節和臺詞獲得觀眾認可”。 而很多觀眾則認為,現實題材劇不要太“懸浮”——當下,一部分打著現實題材劇旗號的劇集,與偶像劇“無縫接軌”。雖然主人公自詡草根,追求著平凡人的夢想,但卻住在豪宅,發型妝容永遠精致,在小吃店兼職洗碗,穿著打扮卻是從不重樣的當季大牌新款,以至網友評論:“真是讓人看得尷尬無比?!?/p> 對此,著名導演鄭曉龍曾經提出,不是所有穿著現代服裝的劇都叫現實題材劇,熒屏呼喚現實題材,更看重其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深層內涵。而曾寫出《金婚》《甜蜜蜜》《幸福像花兒一樣》等大熱劇集的王宛平則向記者表示,創作者應抱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作理念,對生活細節尤為注重,這才能創作出頗具張力的故事情節和真實飽滿的角色形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