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美角逐人工智能主導權 歐洲已“出局” 核心提示:報道稱,中國現在正處于與美國爭奪人工智能領域主導地位的激烈競爭之中。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能在這種規模上參與競爭,即使作為整體,歐洲實際上也不具備爭奪金牌或者銀牌的實力。 參考消息網3月25日報道英媒稱,當前人工智能熱潮的一個最顯著特點是,中國突然崛起為全球人工智能強國。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霸權首次受到挑戰。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1日報道,過去60年,人工智能經歷了不尋常的跌宕起伏,但該領域的一個不變特征是,美國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如果再深究一下,美國占據主導地位的原因就變得很清楚了:關于人工智能標準的許多重要研究論文都鳴謝了美國軍事研究資助機構——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 報道稱,衡量一國科學力量的一種簡單而又有用的方法是,觀察一國在重要科學出版界的表現。從歷史上看,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重要科學會議是人工智能促進協會的年會。它在1980年首次舉行,幾年內就有了約5000名代表參會。1980年的會議由美國主導:沒有一份中國機構的研究人員撰寫的論文,歐洲也只有為數不多的論文。當然,這并不太令人感到意外:會議在早期是以美國為中心的。 報道稱,如今情況已經截然不同。在今年2月份在新奧爾良舉行的2018年大會上,中國提交的論文數量比美國多出25%(前者是1242份,后者是934份)。更具說服力的是,收錄的中國論文數只比美國少了3篇。 報道稱,人們很難不得出一個結論,即中國現在正處于與美國爭奪人工智能領域主導地位的激烈競爭之中。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能在這種規模上參與競爭,即使作為整體,歐洲實際上也不具備爭奪金牌或者銀牌的實力。 報道稱,那么為什么中國突然如此突出?一句話:規模。當前人工智能熱潮背后的機器學習技術對數據極其依賴。識別人臉、翻譯語言和試驗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這是我們每次上網或使用智能手機時產生的供機器學習算法使用的燃料。 報道認為,由于中國的人口數量比美國和歐洲的總和還多,因此中國企業在獲取數據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從用戶數量和市值方面來說,中國的幾家科技公司都是全球巨頭。它們全都以驚人的規模大舉投資于人工智能。 2017年,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宣稱人工智能是“新電力”,而且“就像電力在大約100年前改變了許多行業一樣,人工智能現在也將會改變幾乎所有主要行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中國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幾十年人工智能的發電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