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創新確保監督全覆蓋 據統計,中國80%的公務員和95%的領導干部是共產黨員,接受黨紀機關監督。同時,行政機關公務人員接受行政監督。但是,對非行政機關且沒有中共黨員身份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一直以來是一個盲區和空白。監察法對此實現了3大監督創新。 第一,以前對于一個非黨員身份的村委會主任、國企管理者,如果只是小貪小腐、不構成犯罪,想懲處十分困難。因為依據廢止前的行政監察法,監察部門只能監督政府機關的公務員隊伍,對村干部、企業管理人員等缺乏監督制約。此次監察法明確將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等納入監察對象,老百姓利益一旦受到侵害,再也不會投訴無門了。 同時,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政府、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政協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事業單位人員,公辦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人員等,也被納入監督范圍,確保了監督全覆蓋、無死角。 第二,以往對于一些公職人員的亂作為甚至吃拿卡要等行為,懲處規定并不明晰。此次監察法對此作了明確規定,處置情況大體可以分為3類。第一類是對有職務違法行為但情節較輕的公職人員,可以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第二類是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徇私舞弊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公職人員,可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第三類是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公職人員,移交檢察機關提起公訴。馬懷德表示,對公職人員履職行為進行細化評價,有助于監察委和全社會對其進行更有效監督,同時管住“好公職人員”到“階下囚”間的廣闊領域。正如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楊曉渡所說:“我們做的大量工作,是日常拉拉袖子、提個醒的工作,防止人由小錯誤變大錯誤;毋庸置疑,我們也會堅決懲處不收斂、不收手腐敗分子。” 第三,以往對于一些官員不作為、懶政怠政行為,懲處辦法不多。監察法對此明確規定,對于一些履職不力的領導干部,監察法規定可直接對其進行問責,或提出問責建議。馬懷德表示,領導干部如果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負有責任,雖然沒有構成犯罪,但是同樣存在失職、失責問題,其實也是一種“腐敗”。 用留置調查取代“兩規” 監察委具體如何監督?監察法提出,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 在12種調查措施中,取代“兩規”的留置備受關注。監察法提出,被調查人涉嫌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嚴重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監察機關已經掌握其部分違法犯罪事實及證據,仍有重要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查,并有涉及案情重大、復雜,可能逃跑、自殺,可能串供或者偽造、隱匿、毀滅證據,可能有其他妨礙調查行為等情形之一的,經監察機關依法審批,可以將其留置在特定場所。監察法還提出,留置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 “‘兩規’是黨的紀律檢察機關即紀委為調查黨員相關違紀案件而采取的一項措施,留置是國家監察機關采取的調查措施。用留置取代‘兩規’是運用法治思維反腐的具體舉措。”馬懷德表示,以往“兩規”在時間、期限、方式、場所、標準等方面存在地區差異,監察法則對留置相關條件做了硬性、統一標準和要求,在保障被調查者合法權益、規范監察行為、確保反腐敗效果方面有了很大進步。 需要說明的是,留置調查并不是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反腐敗針對的職務犯罪與一般刑事犯罪不同,監察機關的調查權不同于公安、檢察機關的刑事偵查權,不能簡單套用或視同于執法和司法機關的強制措施。當監察機關調查結束、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后,律師可依據刑事訴訟法介入。 |
相關閱讀:
- [ 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單行本出版
- [ 03-21]國家監察法表決通過在福建省引起強烈反響
- [ 03-20]快訊: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 [ 03-19]【兩會國是廳】以監督合力開創黨內外監督工作新局面
- [ 03-18]界定監察職責 夯實履職根基
- [ 03-16]保障反腐敗工作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人大代表和干部群眾熱議監察法草案
- [ 03-16]【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反腐敗國家立法的偉大創舉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