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人類思想高峰的馬克思
2018-03-26 17:28:1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房小奇 |
分享到: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 作者:陳先達(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一級教授) 每個歷史時代都會產生符合時代需要、具有時代特色的杰出人物。恩格斯曾贊揚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并列舉了其中最卓越的代表,指出他們共同的歷史使命是“給資產階級的現代統治打下基礎”。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也有自己的卓越人物。不同的是,這個時代的卓越人物是為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打下基礎。馬克思是登上歷史舞臺的無產階級的最偉大代表,他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形態更替的歷史規律,揭示了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新世界的歷史使命。社會形態的更替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馬克思沒能目睹這個歷史的轉變,但他的理論和活動標志著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1.革命家和思想家的完美結合 馬克思既是偉大的社會革命家,又是偉大的社會科學家。這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共同締造者、與他共同戰斗四十余年的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講話中的結論性評價。 恩格斯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馬克思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導師,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引者、實踐者。他和恩格斯把“正義者同盟”改造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并為它制定了第一個科學綱領——《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支持1848年法國六月起義,參加1848年3月爆發的德國革命,支持法國無產階級革命和他們建立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他與恩格斯一道創立無產階級第一個國際性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因為革命活動,馬克思遭受普魯士政府的迫害,比利時和法國政府的驅逐。盡管由于當時缺乏無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條件,馬克思終其一生并沒有親眼看到無產階級革命牢固地奪取政權并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盡管馬克思19世紀50年代退入書房,但并沒有也從來沒有想過要退出戰斗。馬克思不是“書齋里的學者”,“不是唯恐燒著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他終其一生都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當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在經歷72天的戰斗后最終失敗時,馬克思就指出:巴黎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這表明馬克思對社會主義革命充滿無限信心。馬克思畢生關注被壓迫民族的革命斗爭和命運,他支持中國反對英法帝國主義以鴉片貿易為借口的侵略戰爭,譴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無恥掠奪,對中國人民充滿同情并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寄予期待,預言“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做垂死掙扎,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即使健康惡化的晚年,他仍然關心俄羅斯社會發展前景和俄國農村公社的命運問題,論述了關于落后國家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多種可能性和條件。馬克思晚年給維·伊·查蘇利奇的三易其稿的復信就是確證。 關心并參與被壓迫無產階級的斗爭,關心弱小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斗爭和反對本國統治者的斗爭——這就是馬克思作為革命家的光輝一生。馬克思的一生是短暫的,只有65年,可他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卻延續至今。馬克思的光輝一生為后世的革命者樹立了崇高的榜樣。 馬克思既是偉大的革命家,又是偉大的思想家。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革命家,但他們并非偉大的思想家。也有過許多卓越的思想家,但他們并不是代表被壓迫階級的革命家。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只有在馬克思身上,革命家和思想家才達到了歷史上最完美的結合。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是馬克思個人的品格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本質特征。 |
相關閱讀:
- [ 03-19]讓信仰的力量永流傳
- [ 02-28]在馬克思故鄉感受“中國年味”
- [ 01-29]中國《馬藏》今年出版10卷獻禮馬克思200周年誕辰
- [ 08-22]馬克思故鄉盡力吸引中國游客 恩格斯出生地欲做大"紅色旅游"
- [ 05-05]農林大開展“一‘馬’當先”知識競賽活動
- [ 04-27]《真思想》:馬克思哲學的超越之維
- [ 01-16]福建工程學院學子“一馬當先”取佳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