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人類思想高峰的馬克思
2018-03-26 17:28:1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房小奇 |
分享到:
|
3.以問題為導向是馬克思理論思維方法的精髓 問題的重要性是馬克思在與莫澤斯關于國家集權問題的爭論中提出來的。在1842年馬克思關于中央集權問題的未完成稿中,他批評莫澤斯把“‘自己抽象的哲學概念’偷偷地塞進哲學”,從而提出了問題的重要性。馬克思強調,“世界史本身,除了通過提出新的問題來解答和處理老問題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強調“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 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時,自始至終貫穿著問題意識,他致力于提出新問題并尋求科學的答案。到馬克思誕生前,社會主義思潮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可是對人類向何處去,資本主義社會向何處去,人類如何才能獲得解放,哪個階級是人類解放的主導力量等重大問題,既沒有科學地提出這些問題,更沒有科學做出回答,因此社會主義長期停留在空想社會主義階段。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著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轉折,就是因為它始終圍繞這個主題,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各個角度進行科學的研究,做出了立足現實的具有規律性的結論。不面對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如何獲得解放的問題,就沒有必要產生馬克思主義;不科學地找到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如何獲得解放的答案,就不可能產生馬克思主義。可以說,牢牢掌握問題導向,是理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和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途徑。 我們只要回想一下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歷程和他的全部著作的內核就可以明白問題的重要性。被列寧確定為馬克思思想轉折的兩篇發表在《德法年鑒》的文章《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就是以問題為導向展開的。前文以爭論猶太人如何從宗教信仰下解放出來的問題,提出政治解放和人類解放的關系問題;而后者則提出了哪個階級是人類解放的領導力量的問題。馬克思明確得出結論,只有政治解放還不是真正的解放,政治解放并不能使人類擺脫物的異化和自我異化力量的統治,只有人類解放才能擺脫資本主義制度獲得解放。而這種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個被徹底的鎖鏈束縛著的階級,即形成了一個非市民社會階級的市民社會階段”“一個若不從其他一切社會領域解放出來從而解放其他一切社會領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階級,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馬克思完全突破了把人類解放寄希望于上層階級慈悲心、把無產階級視為社會的累贅的空想社會主義觀點。 可以說,馬克思的全部著作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圍繞如何改變資本主義私有財產制度、人類如何獲得解放,如何建立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為軸心展開的。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資本主義產生和它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以及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使命的分析,以綱領和宣言的形式向全世界公布了共產黨人關于資本主義向何處去和人類歷史發展前景的觀點。 馬克思以四十年殫精竭慮、犧牲健康為代價創作《資本論》,就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與其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分析,揭露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反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不把資本主義秩序視為是歷史上過渡的發展階段,而把它視為社會生產的絕對的最后的形式”的觀點,對為什么資本主義必將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為什么作為剩余價值創造者的無產階級必將充當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從經濟學角度提供了最有力的論證。 我們只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經典,就可以發現馬克思的思想始終以資本主義社會向何處去、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建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為軸心展開。始終堅持以資本主義時代的根本問題為導向,這是馬克思之所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奠基人的原因。我們閱讀馬克思的經典時可以把它還原為問題,從問題的角度可以更深的理解它的精髓。 以問題為導向的理論思維方法,為馬克思以后的馬克思主義創造性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空間。因為問題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和歷史階段性。馬克思之后的馬克思主義,必然會遇到馬克思當時沒有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正是以問題為導向,推動著馬克思主義創造性發展。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以人民為中心 以問題為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維傳統,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說到底就是立足中國現實,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指針。毛澤東同志說過:“全世界自古以來,沒有任何學問、任何東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發展的。”“俄國的問題只能由列寧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由中國人解決。”鄧小平同志也強調:“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習近平同志特別重視問題意識和以問題為導向,十八大以來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以問題為導向的指向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年的歷史是一部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迎接強起來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從根本上說就是同解決中國不同時期面對的根本問題相結合,從而形成與其相適應的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最成功最有效方式,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道路的理論結晶和升華。民主革命是尋找中國不同于蘇聯的革命道路,這就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獨特的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探索在一個國家經濟落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使站起來的中國社會主義立得住、站得牢。在前30年,我們經歷過幾次戰爭的考驗,經歷過災患的考驗,經歷過挫折和失誤的考驗,我們積累了經驗也得到了教訓,為改革開放奠定了社會主義基本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基礎。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找到了一條使仍然處于比較貧窮和被封鎖的社會主義中國迅速變成一個富起來的中國的道路,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成為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大國。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進入攻堅克難的深水區,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道路更為艱巨。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有全民奔富的動力,誰都愿意先富起來,從而釋放出最大的能量和活力。富起來以后增強了國力,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富有富的問題。莊子說過,富而多事。富起來會出現富而惰、富而驕,甚至因求富而利用手中權力而貪贓枉法。習近平同志敏銳把握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緊緊把握如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在迎接強起來的道路上,習近平同志非常清楚黨和人民的重要性。吸取中國歷史上“歷史周期律”的經驗和蘇聯社會主義失敗的教訓,習近平同志把全面從嚴治黨、懲治腐敗,倡導共產黨應該自我革命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地位;根據得人心者得天下的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總結蘇聯紅旗落地時人民袖手旁觀無動于衷的政治冷淡主義的教訓,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光輝成就和出臺的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新舉措之所以得到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習近平同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再次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 在一個曾經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在一個貧困落后的中國,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在實踐中取得輝煌成就。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囑托仍然回蕩在我們耳邊。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對馬克思的最好紀念。 (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26日 15版) |
相關閱讀:
- [ 03-19]讓信仰的力量永流傳
- [ 02-28]在馬克思故鄉感受“中國年味”
- [ 01-29]中國《馬藏》今年出版10卷獻禮馬克思200周年誕辰
- [ 08-22]馬克思故鄉盡力吸引中國游客 恩格斯出生地欲做大"紅色旅游"
- [ 05-05]農林大開展“一‘馬’當先”知識競賽活動
- [ 04-27]《真思想》:馬克思哲學的超越之維
- [ 01-16]福建工程學院學子“一馬當先”取佳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