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7日電(袁秀月)很長時間,戲劇都與“小眾”這個詞脫不開關系。然而近兩年,在年輕群體中,看戲逐漸成為一項時髦的活動,“一票難求”的戲劇越來越多。3月27日也是第56個世界戲劇日。戲劇行業有什么新變化?它又為何歷久彌新? 資料圖:2017天津小劇場戲劇嘉年華,20個劇目進行演出。中新社記者 佟郁攝 常演常新 1961年3月27日,國際戲劇協會正式創立世界戲劇日,意在引起世界人民對戲劇藝術的重視。每年的今天,世界各地的劇院都會舉辦活動以示紀念,國際劇協還會邀請一位戲劇界人士來撰寫致辭。 “戲劇擁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顛覆時空限制,當代的作品被過去數百年的劇場成就滋養,即使是最經典的作品也在與時俱進,每次排演都常演常新。”去年,法國著名女演員伊莎貝爾·于佩爾曾在世界戲劇日的致辭中寫道。 戲劇總在煥發新生,在中國同樣如此。近年來,戲劇市場穩中有升。拿北京來說,據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公布數據,2017年,北京市演出票房達17.17億元,觀眾人數達1075.8萬人次,皆創歷史新高。 其中,戲劇演出占總演出場次的49.2%,吸引觀眾約467.4萬人次。話劇、兒童劇最為活躍,傳統戲曲與新媒體結合,觀眾人數也有所增長。 資料圖:經典音樂劇《貓》。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攝 小唯是一個資深的戲劇迷,因為喜歡戲劇,還在兩年前創立了一個名為“1排1座”的戲劇微博,專門搜集戲劇資訊。她坦言,近幾年,戲劇行業在發展,“國內的中文音樂劇(包括原創和漢化劇)在數量上有了井噴式的增長,一個月有四、五部新作品登場已經不是稀奇事了”。 去年一年,小唯就看了50多場戲,其中,話劇居多,然后是音樂劇,她最喜歡的是瑞典皇家戲劇院的話劇《命運之影》。 “現在很多劇目的上座率都很可觀,年初的法語搖滾音樂劇《搖滾莫扎特》更是盛況,我身邊從未進過劇院的朋友們都去看了這部。更有人從外地請假來,24場全勤。”有著四五年看戲經驗的李羨稱,能夠感覺到,現在看戲的人越來越多了。 2017年,她看了15部18場戲,其中,音樂劇較多,國外劇目占較大比重,不過她表示,今年會把重心放在話劇上。 |
相關閱讀:
- [ 03-21]契訶夫經典戲劇《海鷗》將登鷺 曾一小時內門票售罄
- [ 03-18]當代戲劇雙年展
- [ 03-18]第二屆“當代戲劇雙年展”啟動 孟京輝任藝術總監
- [ 03-17]第二屆“當代戲劇雙年展”啟動 孟京輝任藝術總監
- [ 03-09]閩南大戲院戲劇節昨日拉開序幕 臺灣原創音樂劇《釧兒》首度來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