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球最大監測體系 誕生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傳染病防控能力領先國際 本報北京3月27日電 (潘旭濤、崔瀟宇)48小時內研發出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檢測試劑,72小時內下發全國;控制寨卡等傳染病輸入;援助非洲阻擊埃博拉疫情……近年來,國際重大傳染病防控行動中頻頻顯現中國力量。 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教司今天舉行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成果新聞發布會,專題介紹中國流感防控科技創新能力進展。 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副主任楊哲表示,傳染病防治專項實施10年來,產生了一大批重大標志性成果,中國已構建起全球最大的突發急性傳染病預警、監測、實驗研究體系。 48小時研發試劑,72小時下發全國 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徐建國表示,中國流感防控科技創新能力國際領先。通過專項實施,中國建立了72小時內篩查鑒定152種已知病毒和147種已知病原細菌以及4至5小時內完成常見病原體現場檢測等多種綜合檢測方法與體系,擁有了一批國際前沿水平的防控技術。 徐建國介紹說,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新型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能突破種屬屏障導致人的感染和死亡。病原發現后兩天內成功研發出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檢測試劑,檢測試劑研發成功之后72小時內下發到全國各級疾控中心和臨床機構,使中國迅速具備了H7N9禽流感檢測能力。 投入28億元支持170項科研項目 徐建國表示,專項實施以來,國家在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方面重點部署,投入28億元支持170項科研項目,大大提升了中國應對季節性流感及其他突發疫情的監測預警、診斷和治療的科技創新能力,沒有再出現類似2003年的非典疫情。同時,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走出國門,在援助非洲阻擊埃博拉疫情等國際重大傳染病防控中取得了矚目成就。 徐建國說,在專項支持下,突發急性傳染病重癥病例臨床救治水平得以提升。以H7N9禽流感為例,病死率從最初的39.4%下降到5.5%。 |
相關閱讀:
- [ 02-23]春節期間全國傳染病疫情形勢平穩 流感疫情回落
- [ 01-13]中國內地去年12月報告法定傳染病69萬余例
- [ 12-13]中國內地11月報告法定傳染病57萬余例
- [ 10-02]國家質檢總局:境外傳染病監測哨點開始常態化運作
- [ 08-11]中國內地7月報告法定傳染病80萬余例
- [ 05-23]國家衛生計生委:全國4月報告法定傳染病531302例 死亡1306人
- [ 12-14]11月全國共報告法定傳染病599559例 死亡1876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