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美國記者劉坤):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布依據“301調查”結果擬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做法,美國經濟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史蒂夫漢克表示,美國的貿易逆差是一個“美國制造”的問題,跟中國完全沒有關系。漢克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不應該將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政治化,而是應該尋求在世貿組織框架內通過法律途徑協商解決與中國的貿易糾紛。 史蒂夫漢克曾經在里根政府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任職,作為總統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顧問班子之一的成員,與國家經濟委員會成員一起為總統制定經濟政策建言獻策。他現在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應用經濟學教授。 在采訪開始他就明確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在基本原則上就是錯誤的。特朗普長期以來將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完全歸結在中國頭上,漢克認為這意味著白宮從總統到內閣官員到經濟顧問都誤解了國際貿易中的經濟規律,都沒有正確認識到美國貿易逆差總量以及對華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所在,“對國際貿易中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和數學公式的無知,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問題,當然這也不僅僅是這一屆美國政府的一個問題。美國的貿易逆差完全是一個‘美國制造’的問題,這不是一個‘中國制造’的問題,也不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制造的問題。美國的貿易逆差的總量是由美國決定,跟中國、韓國或者歐盟等等都沒有關系。美國自1975年開始就一直保持著對外貿易逆差了,為什么呢?跟外國人沒有關系,是因為美國從政府到企業到個人都儲蓄不夠。我們投資遠遠超過儲蓄,我們每年幾乎都有政府財政赤字,這個投資和儲蓄之間的差額就會決定我們的貿易逆差總量。” 在漢克看來,特朗普政府現在對中國的貿易政策與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對日本政策有著相似之處。他解釋說,當時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占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總量的比例超過了60%,美國因此采取“打壓日本”政策,通過簽訂《廣場協議》促使日元升值、要求日本引入“自愿出口限制”機制減少對美出口等方式,強迫日本降低對美貿易順差。那么特朗普政府現在叫囂中美貿易中存在“不公平做法”意味著美國政府已經從“打壓日本”轉向“打壓中國”。 對于這種做法,漢克表示反對,并解釋說“打壓中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并不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在這方面我要把我的立場說清楚,我非常反對特朗普政府現在的對華貿易政策。要求中國將對美貿易總順差減少1000億美元是他們的目標,但是這樣做并不能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總量,對這個總量完全沒有影響。舉例來說,就算中國奇跡般的同意美方的請求,那么這1000億美元很快就會轉嫁到韓國、越南、歐盟等等頭上,這個貿易逆差總量的大蛋糕的規模跟以前是一樣的?!?/p> 談及中國政府對特朗普對華關稅決定的反應,漢克認為目前來看中方表現相對克制,但是他分析說中國與日本不一樣,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的回應較為軟弱,中國政府不太可能采取同樣的回應措施,這樣來看他擔心貿易戰真的會發生,“上世紀80年代我們強迫日本停止對美國出口更多汽車,日本也同意了。但是我的擔憂是,中國不是日本,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強有力的國家。中國現在的反應是溫和的、克制的。但是我個人不認為中國會像日本一樣接受來自別國的強迫行為。所以中美之間真的有可能會爆發貿易戰,對這個我是非常擔憂的?!?/p> 除了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漢克認為美國政府也要考慮對華加征關稅的國際影響,他補充說本屆美國政府已經將自己從世界自由貿易領導者的名單中排除掉了。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解決“301調查”中涉及的中美在知識產權、貿易等方面的摩擦呢?漢克認為美國政府應該放棄將這個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并暗指白宮不應該為國內政治訴求而向中國揮舞關稅大棒,“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被政治化了,這就是問題所在。貿易問題本來是有國際規則的,不同國家都應該遵守這些規則。事情本來就應該這么簡單。” 另外,漢克認為要想解決具體的貿易糾紛,美方應該尋求法律或商業的途徑,在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框架內同中國協商解決,“在法律方面,我同意中國政府的做法,應該盡可能多地運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的法律手段。除此之外,也要重視合同法的作用,在巴黎的國際商會對于合同規定有很多處理辦法,世界銀行也有相關仲裁機構等等??傊绹畱撛V諸法律和商業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商業問題?!?/p> |
相關閱讀:
- [ 02-01]特朗普將中國列為美國貿易競爭對手 商務部回應
- [ 02-23]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安保人員發生肢體沖突?外交部否認
- [ 11-11]圖解:習近平特朗普北京會晤全紀錄
- [ 11-11]【圖解】特朗普訪華中美關系成果清單
- [ 11-10]通向中美關系更好未來——習近平主席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中美元首北京會晤紀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