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創新探索不止 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內容不斷豐富、程度不斷深入,聯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在長江經濟帶上,創新不單單表現為技術創新,還包含著體制機制的變革。 坐擁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63名兩院院士、最高達130萬人的在校大學生,處于長江這條巨龍“龍腰”位置的武漢,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經濟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兩張皮”現象,拖住了武漢從智力“富礦”中掘金的腳步,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始終在20%左右徘徊。要讓“所在”真正為我“所用”,武漢決定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想辦法。 據武漢市委副秘書長、武漢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河山介紹,武漢市圍繞實施“大學 ”戰略,通過組織創新、供需對接、服務聯動、載體建設,匯聚政府、高校、企業各方面的作用,合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爭取5年內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占比達到80%,努力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勝勢。 此外,武漢去年還設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局,目的是加強相關工作的日常統籌協調。“科技成果轉化局是把原來分散在各部門的政策制定、經費管理、績效考核等職能集中起來,再把市科技局內部相關職能處室及直屬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事業單位力量整合起來,實際上是一種‘虛擬機構、實體運作’。”張河山說。同時,今年將繼續舉辦科技成果轉化專場對接活動,其中100場專業(行業)性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將吸納社會力量參與,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合作機構,通過開放的管理模式,建設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快速路”。 不止武漢,同樣位于長江中游的長沙、合肥、南昌也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努力“破題”。更關鍵的是,四座城市形成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會商會制度。從“武漢共識”提出的“打造中三角,挺進第四極”到“南昌行動”謀劃的“共同打通長江中游城市群水、陸、空交通大通道”,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內容不斷豐富、不斷深入,去年還共同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劃(2017—2020)》,為進一步細化交流與合作、聯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 |
相關閱讀:
- [ 03-26]長江安慶段發現一死亡江豚 專家呼吁保護刻不容緩
- [ 03-22]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 江西加快補齊交通運輸短板
- [ 03-22]努力實現大保護下的高質量發展
- [ 03-14]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代表委員審議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 [ 03-13]讓萬里長江變綠色畫廊(新時代·新作為)
- [ 03-13]綠色發展引領長江經濟帶建設
- [ 03-13]“優秀女性與女大學生面對面”活動在榕舉辦
- [ 03-05]長江支隊后人開展紀念活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