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說 《如果歲月可回頭》對準“有故事的人” 關照現實,演員跟角色一起成長 現實主義大劇《如果歲月可回頭》正在深圳熱拍,前日記者去探班,編劇兼導演張建棟,當年以《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轟動一時,他與主演靳東、蔣欣、李宗翰、李乃文等演技派一同亮相。當天,《如果歲月可回頭》正在一家文藝復古的酒吧里拍攝。劇中三位男主角在酒吧邂逅了江小美,四個“有故事的人”的生活陷入了相似的困境,他們在彼此的扶持下,開始了對生活、情感、事業的全新體察,開啟一場治愈之旅。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導演張建棟透露,劇本把一代人的很多不解、朋友間的關系寫得淋漓盡致,甚至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故事都是有感而發的,劇中三個準中年男人正是身邊很多朋友、同事的縮影,有他們很多的經歷在里面”。談起跟以往作品的不同,張建棟坦言:“這部劇的情感和家庭、人物命運元素增加了,會更接近有質感的現實主義。” 靳東在劇中飾演白志勇,和此前為人熟知的角色形象有不小的轉變,“有點貧嘴”。說到對這部戲的理解,靳東表示:“我們三個是同齡人,在討論劇本時一直沉浸在我們過去的成長經歷中,每個不同年代的人都有自己成長的困惑。這部戲是對人與人之間不同關系的探討,是在講當下這個時代大家在過的日子,讀劇本的時候看到了自己成長的縮影。”靳東一直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拍了多部熱播都市劇,靳東表示:“我認為想打動別人,戲起碼要有深度才行,關照現實,關照當下。”李乃文也表示:“這部劇把我們這一代人的很多困惑寫得淋漓盡致,我跟角色一起成長,一起解決問題。” 熱播劇 都市題材輪流刷屏 現實元素有共鳴,造型宣傳不乏爭議 近日,多部現代都市題材劇集正在熱播。其中,《南方有喬木》聚焦國內都市劇鮮有的無人機輕科研產業和創客愛情,《好久不見》也以年輕人創業為主線,角色的白手起家經歷讓觀眾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但是,不少作品在宣傳上以演員的“流量”特質和外貌為賣點,引起爭議。 《南方有喬木》 科技產品無人機搶鏡 由林妍執導,陳偉霆、白百何、秦海璐、李現、白冰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劇《南方有喬木》近日在江蘇衛視熱播。該劇涉及大量無人機研發以及科技公司創業歷程,不少觀眾感覺“耳目一新”,“無人機還能這樣用”“無人機儼然是主角”。對此,該劇主創認為:“無人機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百姓生活中,相信未來會是像智能手機一樣存在于生活中的科技產品。” 此外,劇中有不少高科技內容的呈現,比如開播當日就大火的“泄露”號碼事件,源于男主角時樾的手機定位追蹤。還有手機操控無人機的理念轉換,能夠實時定位、測試使用者各項身體機能的智能手環以及后續會與主人開懟的小萌桌等,這些科技內容緊貼當今的智能時代,對觀眾而言既有吸引力,也有親切感。 除了以無人機的科研歷程折射科技事業的交替更新外,《南方有喬木》也展現了當代青年群體的勵志創業故事。 劇中,南喬“不問世事”一門心思研發無人機,似乎是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高冷型工科女,她的無人機事業也一直為父所反對。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遭遇了未婚夫撤資、產品研發不過關、產品推廣失利、競爭對手搶先打擊等種種難關。但是,南喬憑借對待無人機的熱愛,讓科研成果有了更大的意義,她所詮釋的其實是當代“創客”群體的發展歷程。對此,導演林妍表示:“我們希望當代創客積極面對事業難關,向他們的夢想靠近。” 對于該劇所呈現的社會價值觀,林妍也表示:“希望年輕人專一愛情,執著夢想,保持本我。” 《好久不見》 回溯創業潮,造型有爭議 楊子姍、鄭愷、張國立等主演的《好久不見》正在熱播。《好久不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2003年后,正趕上房地產與互聯網創業大潮,花朵朵和賀言所代表的這一代年輕人展現出對理想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不少觀眾表示,仿佛看到了當年初出茅廬努力奮斗的自己。有網友認為:“劇中傳遞出來的年輕人為夢想勇往直前的進取心以及步入中年遺失美好感情的無奈,都值得細細品味。” “這次演的是一個性格比較沉默的人,比以往內斂了很多。”鄭愷直言,賀言是80后中獨立好強的具象代表,“當然演員塑造角色無法脫離自己的內在氣質,大家看了劇就知道了。其實我平時也有很悶的時候”。 但是,該劇造型引發爭議,有一些觀眾表示“時尚得有點過了”,“除了手機復古之外,男主角開的豪車、劇里每個人的打扮,都好像超越了年代”。 策劃:蘇蕾 撰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斯其格 |
相關閱讀:
- [ 03-29]人民日報:警惕懸浮的“偽現實”電視劇
- [ 03-28]業界吐槽國產電視劇套路通病 觀眾要“干貨劇”
- [ 03-28]新時代電視劇:創作者應給老百姓一點“精糧”
- [ 03-20]電視劇想成為"爆款" 要深度,還是要套路?
- [ 03-20]國產電視劇頻現“半部好劇”誰之過?
- [ 03-19]2018電視劇品質盛典 《國民大生活》榮膺年度品質劇作獎
- [ 03-16]電視劇《都是一家人》順利殺青
- [ 03-16]電視劇品質盛典落幕 張嘉譯感言:用作品說話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