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日電 (孫自法 朱霄雄)中國航天員中心今年4月1日迎來50歲生日,作為中國唯一從事航天醫學問題與相關工程技術研究的專業機構,該中心經過50年的建設與發展,已實現載人航天飛行9類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 這9大關鍵突破包括: ——形成完整的航天員選拔訓練體系,建造了航天飛行模擬器、模擬失重水槽、艙外航天服試驗艙等10余個大型地面訓練試驗設施,選拔培養了21名優秀航天員。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員健康保障機制,走出了中西醫結合的航天員健康保障之路。 ——突破和掌握了航天飛行器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關鍵技術,實現了航天員從短期飛行到中長期飛行的生命安全保障; ——自主研制出以“飛天”艙外航天服為代表的航天員系列化功能服裝,展現航天員良好形象。 ——研制生產出6大類上百種航天食品,把“舌尖上的中國”帶進茫茫宇宙。 ——設計并完成近百項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為后續空間站建設和深空探測積累了寶貴數據。 ——提出了飛行器設計和飛行試驗各個階段的醫學要求,全面建立了有害環境因素醫學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體系。 ——設計了企鵝服、太空跑臺等多項失重防護措施,有效減少太空特因環境對航天員的不良影響。 ——創建航天工效學評價體系,確保了航天員安全、高效完成各項工作。 在突破這9類載人航天關鍵技術的同時,中國航天員中心還建成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航天食品與營養工程實驗室、航天員健康中心,參與了“火星500”國際試驗,組織了“綠航星際”4人180天密閉艙駐留等一系列大型科學試驗,也鍛造了一支高素質的航天員科研訓練人才隊伍,并開展了多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合作。 中國航天員中心表示,伴隨著建設航天強國的征程,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中國航天員中心也正向著世界一流大步邁進。(完) |
相關閱讀:
- [ 04-01]載人航天辦公室:天宮一號預計4月2日再入大氣層
- [ 10-12]憑擅長技術 日本欲參與國際載人航天探索
- [ 09-25]20多年“育苗種樹” 中國載人航天沖向空間站時代
- [ 02-24]人民日報:中國具備開展載人登月研發的基本能力
- [ 10-20]美媒:中國載人航天飛行成慣例 進步讓人習以為常
- [ 06-25]通訊:中國“卡角”與載人航天工程的新命題
- [ 04-22]中國已掌握載人航天各項技術 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