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摔跤吧!爸爸》收獲近13億票房以來,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變得“餑餑香”,不僅題材受歡迎,票房也取得不俗成績。今日,又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正式公映。影片以一對印度父母所面臨的擇校難題為故事,由此引發的教育話題也在觀眾中產生熱議。 印度電影接連引發話題 近年來進入中國市場的寶萊塢電影,現實主義題材大行其道。《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在中國不但票房大熱,更在影迷中掀起一波波的話題探討。 其中,《摔跤吧!爸爸》表面上講述了父女親情和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從更深的層面上來說,它觸及了女性獨立自強的話題。講述女孩追逐音樂夢想的《神秘巨星》,以及講述印度大叔幫走失小女孩找到家鄉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沿用的都是類似《摔跤吧!爸爸》的套路:情節一波三折,直擊觀眾內心,讓觀眾欲罷不能。 有業內人士指出,總體來說,這批印度電影的共同點是情節通俗易懂,風格幽默輕松,最關鍵的是電影中的社會性主題拋出一枚枚催淚彈,引起觀眾的共鳴。 《起跑線》關注教育 與探討“填鴨式”教育的弊端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相比,今天公映的《起跑線》則是以和觀眾息息相關的中小學教育為話題,相較前面幾部作品,《起跑線》與觀眾的距離更為接近。 片中,由伊爾凡·可汗飾演的父親拉吉是個生活在印度德里的服裝店老板,他和太太米塔為了女兒上小學的問題操碎了心。米塔主張女兒一定要讀最好的私立學校。在她心中,公立學校教育水準不高,環境設施不好,更重要的是無法給孩子的未來打造一個高大上的“朋友圈”。 但是,想上私立學校并非易事,首先孩子得先經過面試。糾結再三,夫婦倆決定加入這場搶奪教育資源的大戰當中。他們絞盡腦汁,卻挫折不斷。第一次去幼兒園排隊報名,天還沒亮現場已經排起了長龍,很多家長提前一晚就來占位,拉吉連報名表格都拿不到。 他們又決定轉戰私立學校附近的“學區房”。但是,好的學校除了要求學生必須住在學區房里,孩子的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學歷、職業、談吐思維、衣著品位等等都要納入考量。為此,拉吉夫婦費盡心思,卻總是顯得格格不入。拉吉不懂什么是魚子醬面包,哪怕名牌加身也是一股土豪即視感,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英語不好,無法體現其身份象征。 在經過培訓組織的好一陣折騰之后,他們卻依然被私立學校拒之門外。無奈之下,他們又覬覦起貧困學生的名額,甚至想出“歪招”——假裝貧困戶騙取指標。一家子立即從高檔社區遷往貧民區。 為了驗證其貧民身份的真實性,學校必須前往貧民區對申請貧困生名額的學生進行家訪調查。第一次接受調查時,拉吉夫婦就差點露餡。正當他們不知如何圓謊時,不知情的鄰居卻幫腔道,他們只是剛剛破產,還沒有融入生活。 熱心的鄰居希亞姆為了能幫助小女孩拿到學位,還自告奮勇地為拉吉介紹工作,一來一往之間,拉吉夫婦與希亞姆一家產生了深厚的友誼。然而,當拉吉的女兒終于順利通過考核,進入理想學校時,希亞姆的兒子卻落選了。眼看著這位辛苦了一輩子的勞工不停自責,拉吉夫婦非常愧疚。 拉吉最終選擇說出真相,并一針見血地點出印度教育的本質問題:“教育已經淪為生意。” 電影引觀眾熱議 本片娛樂與現實意義兼備,除了喜劇效果十足的劇情之外,教育資源不均、擇校亂象等沉重話題也在片中得以體現,讓觀眾在娛樂中帶來反思。 片中,拉吉夫婦是一對典型的“貓爸虎媽”,妻子個性強勢,丈夫性格隨和。米塔主張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拉吉則更傾向讓孩子快樂成長,兩人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但偏偏拉吉又是個典型的“愛妻狂魔”。為此,兩人常常火花四濺,為影片增加了不少笑點。 為了孩子入學,拉吉夫婦假扮別人的生活,也因此產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為了假裝去國外度假,竟然跑到攝影館“擺拍”照片,只為了能夠發到社交平臺上等情節,讓觀眾看得哭笑不得。 而更戳中人心的,其實是片中對“升學難”話題的探討。一場啼笑皆非的“升學”之旅,引發了不少家長的情感共鳴。不少家長表示,“這部電影很有現實意義,戳中了不少家長心中的痛。”“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我們感同身受。” 也有觀眾在觀影之后掀起了關于人格教育、人品教育的討論:“這條所謂的起跑線,和孩子本身的資質無關,而是與父母的工作和金錢實力有關,這是最可怕的。”“如果教育變成父母資源的競逐,那將是最大的失敗!”也有家長表示,看完電影會對自己的教育產生反思,“對孩子只重視能力,而非人品,這是不對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成才,而是成人。”記者黃岸/文 |
相關閱讀:
- [ 04-03]《起跑線》點映引熱議 探討窮養富養人格教育
- [ 04-02]《起跑線》點映獲觀眾肯定 娛樂與現實意義兼備
- [ 04-02]清明假期上映7部影片 中小成本口碑佳作同臺競爭
- [ 03-24]印度電影《起跑線》 探討“擇校”話題引熱議
- [ 03-16]電影《起跑線》揭示印度家長的擇校焦慮
- [ 03-08]《起跑線》有望國內上映 伊爾凡 可汗眾獎傍身
- [ 07-04]好家教才是孩子不能輸的起跑線
- [ 05-16]廈幼兒MBA看著拉風 專家表示過早定向培養影響潛能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