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 劉言 攝 中新網沈陽4月8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核電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 據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核學會發布的標準分為4類共9項。其中,試驗方法類標準首批發布4項,包括《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劃傷再鈍化試驗方法》《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腐蝕疲勞試驗方法》《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應力腐蝕裂紋擴展試驗方法》和《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電化學試驗方法》。 腐蝕是影響核電站安全可靠運行的最主要因素。兩家科研單位針對核電廠核島關鍵設備的主要腐蝕失效模式、實驗室模擬試驗的關鍵難點問題,自主設計研制了10類模擬核電高溫高壓水環境開展材料損傷試驗的關鍵測試裝備和原位測試技術,用于材料損傷試驗研究和安全評價。此舉也解決了長期以來中國核電廠核島關鍵裝備材料的相關試驗設備與評價受制于人的局面。 目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材料試驗與安全評價平臺,已廣泛服務于核電研究和設計院所、核電裝備制造企業、核電站運行與服務企業、核安全審評機構、行業學會等單位,對設計選材、評價模型、制造工藝優化、核電站安全運行和事件處理策略、安全審評、測試評價標準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 據了解,該平臺還直接應用于中國CAP系列、華龍一號等重要型號關鍵裝備的設計、生產過程和制造評價之中,同時已用于在役核電站的失效事件分析與運行安全評價,保障了中國重大工程的需要。 中國核電材料試驗標準具有先進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填補了國際上該領域的標準空白,為核電作為國家名片“走出去”提供了科技支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完) |
相關閱讀:
- [ 03-03]王壽君委員:中國核電健步“走出去”
- [ 09-22]中國核電技術向發達國家市場邁進
- [ 04-28]中國核電社會責任報告:2016年發電量相當造林180萬公頃
- [ 01-04]直面中國核電發展:未來10年建60臺核電機組安全嗎?
- [ 03-10]“華龍一號”將助力中國核電企業多業態全產業鏈布局海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