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統擁有高精度組合導航功能,能夠實現“大海撈針”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課題立項于2014年,但其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早已啟動,目標是推動我國大深度潛水器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國產化、功能化、譜系化,并帶動深海技術相關產業的發展。 “深海勇士”號在研制過程中突破了包括鈦合金載人艙、超高壓海水泵、低噪聲推進器、液壓源、充油鋰電池、浮力材料、控制與聲學等關鍵技術。專家表示,與國際同類潛水器相比,4500米載人潛水器在電能、潛浮速度、聲學通信和自動控制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 “深海勇士”號用鋰電池取代了原先的銀鋅電池,使電池可用次數從50次增加到500次,使用壽命長達5年左右。使用鋰電池后,潛水器可借助電力快速上浮和下潛,增加在深海作業的時間。 “深海勇士”號還擁有目前世界先進的控制系統,這套控制系統可以擴展到其它載人潛水器中去并可被其它類潛水器所借鑒。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深海勇士”號控制系統研制課題負責人祝普強說:“如果把載人潛水器想象成智能生物的話,控制系統就像生物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比如潛水器在水下是什么姿態,它怎么往前跑、怎么作業、怎么懸停,都有一個很好的控制。現如今,汽車領域還在往無人駕駛或者自動駕駛方面發展,而潛水器已經具備了自動駕駛的能力。” 除了自動駕駛以外,新一代潛水器控制系統最牛的設計就是其高精度的組合導航功能,可以實現“大海撈針”。 祝普強說:“比如去熱液區、去冷泉區作業,或者是做深淵的海底培養,要把設備放在那兒,潛水器都需要精確到達該位置,并能夠第二次或者多次重復到達那個位置,而在一片漆黑的大洋深處,這無異于‘大海撈針’。” 此外,“深海勇士”號還可從海底向支持母船高效傳輸圖像。祝普強介紹,國外的載人潛水器一般都是實現了模擬信息的傳輸,或者能實現低帶寬的數據傳輸,而“深海勇士”號實現了高速數字通信,可以實現高效的圖像傳輸,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帶動一批深海技術和產業發展,大大提高裝備國產化率 此前我們國家已經有了7000米級深度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為什么還要研制4500米載人潛水器? 專家表示,下潛深度是深海探索能力的一種象征,我國不僅需要下潛深度大的潛水器,還需要適應不同科考需求、到達各種不同海域深度的潛水器。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工程技術部主任陽寧說:“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優勢體現在可靠性、可維性、實用性、經濟性,可抵達我國領海水深不大于4500米的所有區域和國際上的科考熱點區域進行科學考察。比如說,考察熱液還有地質構造的活動,進行水下的考古,以及一些救援、搜尋的工作,應用的范圍非常寬廣。” 陽寧表示,從國際上看,載人深潛器另一個主要業務是考古。下一步,“深海勇士”號也希望在南海嘗試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發現文物、還原歷史。 更重要的是,“深海勇士”號的研制能帶動一批深海通用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大大提高裝備國產化率。 陽寧介紹,通過“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研制,帶動了國內相關的材料制造、裝備制造業上了一個臺階。“比如,鈦合金和浮力材料,我們現在就可以完全自制。此外,‘深海勇士’號還帶動了裝備技術進步,比如攝像頭和水下用的燈。有些水聲通訊技術方面,已經大大地領先其他國家,比如我們能做到4500米的水聲通訊。” 據悉,中國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制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研制。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會創造新的“中國深度”。(記者 吳月輝) |
相關閱讀:
- [ 04-06]“潛龍二號”完成50次下潛 迎來技術升級新階段
- [ 05-23]4811米:“蛟龍”號完成在世界最深處下潛
- [ 05-02]“蛟龍”號5天4次下潛 中國大洋38航次南海科考任務全速推進
- [ 04-10]有深意!我國4500米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覆蓋南海區域
- [ 06-05]“在最危急的那一刻,我只想著趕緊救人” 90后潛水員官東英雄義舉感動網友
- [ 01-11]中國首名女潛航員學員下潛歸來
- [ 01-10]中國首名女潛航員學員搭乘“蛟龍”號下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