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意見表示,應構建完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體系。小學生應了解國家安全基本常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中學生應掌握國家安全基礎知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大學生應接受國家安全系統化學習訓練,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能力。 資料圖:小學生進警營接受國家安全教育,武警官兵傳授擒敵拳。 周亮 攝 意見要求構建完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體系。深刻闡釋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部牽頭制定《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國家安全教育的目標,科學設置教育教學的整體架構和主要內容,提出各學段具體的教育內容要求,貫徹落實憲法和國家安全法的精神和原則。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指導綱要》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各學校要做好教學安排。小學生應了解國家安全基本常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中學生應掌握國家安全基礎知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大學生應接受國家安全系統化學習訓練,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能力。 意見提出,研究開發國家安全教育教材。教育部編制國家安全教材編審指南,明確各學段教材編審原則。在大學現有相關課程中豐富和充實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組織編寫高校國家安全專門教材。組織修訂中小學相關教材,語文、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等課程要強化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網絡安全教育,充分體現國家安全意識。開展優秀國家安全教育教材相關評選和獎勵。 意見稱,將推動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設立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依托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現有相關學科專業開展國家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教育部遴選一批有條件的高校建立國家安全教育研究專門機構,設立相關研究項目,為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和相關學科建設奠定基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山Y合實際培育建設相關研究機構,組織開展相關研究。 意見還要求改進國家安全教育教學活動。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積極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組織國家安全教育公開課,運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手段,結合政治、德育、歷史、語文等相關學科內容強化國家安全教育。依托少先隊、共青團、學生黨支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文藝表演、社會實踐等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教育主題活動。規范學生成人儀式宣誓詞,增加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內容。充分利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面向大中小學生的系列特色教育活動,確保總體國家安全觀入腦入心。 意見提出,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統籌利用現有資源,鼓勵支持各地遴選建設一批符合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的綜合性教育實踐基地、滿足不同領域國家安全教育需求的專題性教育實踐基地。推動相關教育實踐基地改造升級,以適應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實踐需要。會同有關部門、地區指導教育實踐基地發揮特色優勢,通過講座展覽、網上展示、實踐體驗、書籍資料等多種形式,增強對大中小學生的吸引力和傳播力,不斷提高宣傳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意見稱,要豐富國家安全教育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和平臺載體,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建立國家安全教育案例庫,分級分類開發在線課程。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學段特點,分別編寫國家安全教育讀本。充分借助社會力量,組織或參與開發體現國家安全教育要求的音樂、美術、戲劇、影視、動漫、游戲等作品,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 意見指出,要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專業教師培養工作。學校在教師招聘環節要加強對國家安全知識和責任意識的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分級開展教育行政管理者專題培訓。重點培育和選拔一批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名師,打造一支以專業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的國家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在各級教師培訓計劃中增加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培訓內容。指導各地有效開展面向全體教師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教學培訓。 意見還提出,要建立健全國家安全教育教學評價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學校對內設機構進行工作考核、獎勵時,要充分考慮其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成績。把教師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表現納入績效考核,作為職稱晉升和評優的重要參考。把學生參與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及相關課程學習情況納入綜合素質檔案,作為評優評先等重要參考。研究提出評價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和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的指標體系和方式方法,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效果評估。 |
相關閱讀:
- [ 02-27]特警、警犬進校園 提升學生安全教育
- [ 12-12]江西大學生“醉死”畢業酒會 多名教師領導被處理
- [ 10-14]福建省領導到龍巖調研社會事業發展
- [ 06-12]馬尾77歲老人騎行15年 宣傳“安全教育”獲理解
- [ 05-09]教育部:個別學校仍變相違規補課、收教輔材料費
- [ 05-04]教育部:正研究制訂防治學生欺凌暴力的指導手冊
- [ 04-29]國辦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